《别雅》是清代学者吴玉搢编纂的训诂学著作,初名《别字》,成书于乾隆年间。全书共五卷,按平水韵编次,收录古籍中音义相近而字形不同的双音词及少量单音词,注明出处并考辨通假、异体现象,引证涵盖经史典籍、汉碑文字及焦竑、方以智等前人著述。吴玉搢系江苏淮安人,曾任凤阳府训导,书中结合金石学与方言实例,系统梳理古人“借声”“借形”的书写规律。
该书体例仿《尔雅》,收录如“扶於”“扶疏”等异形词,通过互训法阐释词义关联。乾隆七年由新安程氏督经堂首刊,道光末年重刻,许瀚另作《别雅订》五卷补充校勘。四库馆臣评价其“通古籍之异同,疏后学之疑滞”,同时指出体例偶有疏漏。作为清代雅学体系的重要补充,《别雅》为考订古代文献用字规律提供了方法论参照,对后世辞书编纂影响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