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隶书四屏》
李叔同行书对联《青史竹如意红颜金叵罗》
弘一法师《篆书对联》
弘一法师行楷书《视人之恶犹己之恶》轴
陈淳水墨山水《墨笔山水图》轴
陈淳水墨花卉《葵石图》
陈淳《山茶花图》轴
陈淳水墨写意《墨花图册》共21开
陈淳水墨画《墨笔花卉图》卷
唐寅书画扇面
唐寅行书《落花诗册》数字合卷
唐寅行书《吴门避暑诗》轴
唐寅行书《自作漫兴诗》卷
唐寅《落花诗七首、漫兴诗十首》行书卷
荆浩《匡庐图》轴
李嵩《花篮图》页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
宋李嵩《水末孤亭图》团扇页
李嵩《骷髅幻戏图》团扇页
宋拓《李邕岳麓寺碑冊》(共47开)
李邕行书《云麾将军碑册》(共26开)
李邕行楷书《书麓山寺碑墨拓》册(共42开)
明人《听阮图》(旧传宋李嵩)轴
名绘荟萃《宋李嵩焚香祝圣》团扇页
名绘荟萃《宋李嵩水殿招凉》团扇页
名贤妙迹《宋李嵩市担婴戏》页
纨扇画册《宋李嵩月夜看潮图》页
赵秉冲篆书、楷书《周散氏盘册》共6开
李嵩《松坞延宾图》团扇页
传南宋李嵩《西湖清趣图》全卷
弘一法师楷书对联《常饮法甘露安住宝莲华》
李叔同《篆书四屏》
李叔同《隶书四屏》
弘一法师行书《蕅益大师普说节录》
弘一法师行书手稿《余之改遇实验谈》
弘一法师行书手稿《地藏菩萨九华山应迹记》
弘一法师行书七言联
李叔同行书对联《青史竹如意红颜金叵罗》
李叔同行书手稿《改习惯》
弘一法师《篆书对联》
弘一法师行楷书《视人之恶犹己之恶》轴
李叔同行书《常随佛学》手稿
陈淳山水折扇扇面页
陈淳水墨山水《墨笔山水图》轴
陈淳山水画《松溪草堂图》轴
陈淳《花卉图》轴
陈淳山水《松林闲眺图》页
陈淳水墨花卉《葵石图》
陈淳《山茶花图》轴
陈淳《牡丹花卉图》轴
陈淳《洛阳春色图》卷
陈淳水墨花卉图卷
传陈淳《江山无尽图》卷
传陈淳《杂花图》册 (共21开)
传陈淳《商尊白莲图》
陈淳水墨写意《墨花图册》共21开
陈淳水墨画《墨笔花卉图》卷
唐寅书画扇面
唐寅行书《落花诗册》数字合卷
唐寅行书《吴门避暑诗》轴
王守仁(1472—1528年),初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工文章,善书法,师法王羲之。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他的书法主要师承王羲之,兼参欧阳询和黄庭坚的骨法。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锺繇推动楷书发展,被尊为“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周鲲,字天池,常熟人。画承家学,工山水、人物,梅花亦佳。乾隆(1736年-1795年)时供奉如意馆。尝以闾阎疾苦情形托诸艺事,蒙御题,有:“监门遗故事,咨尔溯其踪”句。所作多藏石渠宝笈。在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群体当中,周鲲占有一席之地。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朝画家、书法家。董其昌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清代著名画家。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擅书法,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赞同书画同源。著有《陈眉公书画册》《小窗幽记》《吴葛将军墓碑》《妮古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