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考》是南宋学者叶梦得(1077—1148)所撰的经学考辨著作,成书于宋代,旨在批判当时儒生疏于研读经典而妄议是非的现象,力求澄清经学争议,还原《春秋》原义。叶氏出身苏州官宦世家,历仕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等职,晚年隐居弁山,主张融合啖助、赵匡等人的学说,构建《春秋》学体系。
全书以周代典章制度为依据,系统辨析《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注疏讹误,体例上不录经文,分“统论”三卷与“十二公事证”十三卷,形成以制度释经义的考据框架。该书与作者另两部著作《春秋谳》《春秋传》构成“纠谬-考据-阐释”的学术体系,《春秋谳》为《春秋考》扫清三传谬误,后者则为义理阐释奠定文献基础。原书宋代刊行后散佚,现存十六卷本系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有武英殿聚珍本、道光二十七年刻本及光绪补刊本等版本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