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解》是北宋学者崔子方所撰经学著作,成书于王安石新学盛行时期,共十二卷。该书初未受重视,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经江端友奏请获官方关注,绍兴六年(1136)其孙崔若进献朝廷。原书散佚后由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缺佚部分据黄震《日钞》及崔氏《本例》补订,现存《四库全书》本及文渊阁影印本。
全书以建构《春秋》日月本例体系为核心,考辨《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训释得失,提出晋文公围郑系讨伐翟泉盟约未遵等新解。崔子方另著《春秋本例》《例要》互为补充,形成以“情理与辞例”为基础的学术体系,其《春秋》学属理学思想影响下的流派,延续至元代黄泽、赵汸,并影响清代常州学派。苏东坡曾评崔子方“不苟合”,称其“守其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