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高清图片下载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轴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轴

黄公望 / 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树丛树林房屋山石山峰岩石黄公望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5000×11079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37.05 MB

下载格式: PNG / ZIP

作品名称: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作品作者:黄公望

创作时间:元代 / 至正元年(1341年)

原作尺寸:纵139.4厘米,横57.3厘米

作品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n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1)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2)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3)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4)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5)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6)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7)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8)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9)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10)
黄公望山水画《天池石壁图》局部 (11)
——

作品简介

——

天池石壁图,元代,黄公望,绢本,设色画,纵139.4厘米,横57.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天池石壁图》描绘了天池山水的景色,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层峦叠嶂,山石相间,陡崖、矾石高坡、岩块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展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

背景:苏州是游览胜地,一般人只知道苏州有虎丘山、灵岩山、天平山,而不太知道还有天池山。这些都分布在苏州城西二十余里的吴县境内,天池山和灵岩山、天平山相连,山顶屹立巨石,远望巧若莲花,人称华山,华山坡面,半山坳中,终年积水,有一潭碧水,名曰天池,故山之这一面,称为“天池山”。 《天池石壁图》就描绘了天池山水的俏丽景色。《天池石壁图》作于至正元年(1341)十月,黄公望时年七十三岁。

  此图描绘的是苏州城西吴县境内天池山的景色。天池山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连,峰巅矗立巨石,远望巧若莲花,人称“华山”。山一侧的半山坳中长年积有一泓碧水,名曰“天池”,故山之这一面亦被称为“天池山”。

  本幅左上自题: “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山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

  吴全节题诗:鸟啄残花污草庵,一春未到两山探;忽观痴老图中道,南峰翠带北峰岚。

赏析

  此画构图虽繁,然而用笔却非常简练,画面上的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体现作者意志的“笔势”之中,正是这种“笔势”及墨色的效果,使整个画面成为一个烟云流润、气势雄浑的小世界。

  此画作者采用了高远的构图法,使观赏者站在一个似乎是鸟瞰的角度俯视全景,然而能看到每一物象,可供一一浏览,细细观赏。这里的景物尽管是岩壑深纵,峰峦重叠,但作者采用“图繁笔简”来经营构图。画幅下端为迂回曲折地画近处山麓,山麓崎岖不平,山簏间长松高立,林木葱郁,在山麓的山坳处和丛林荫下,村落座落在临溪边涧畔,农舍被林木掩映,或隐或现,有的仅露出屋角。村落有小径蜿蜒盘旋向上,曲折地通往山间,画幅正中为画幅的主题,层峦叠嶂,高松层崖,山石大小相间,有大岩块,有的竖立,有的横卧,小矾石突出,有的为宽高坡,有的为悬崖陡壁,或高耸、或缓平、或聚散、或倾斜,纵横有序,错落有致,曲尽其态,山涧流泉潺潺,飞瀑奔腾直泻,冲击着石面,水珠四溅。作者通过构图繁而用笔简的手法,善于把这些诸多复杂而丰富的物象,都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勾画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意境超俗。

  作品所绘景色,即位于苏州城西二十余里的吴县境内之天池山,它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连,峰巅矗立怪石,远望巧若莲花;半山坳中,长年积有一泓碧水,名日“天池”,故称为“天池山”。明文嘉游天池山后,有诗赞日: “天池之山今始到,仰首忽见莲花峰。池水潺谖泻琴筑,石壁裁壶开芙蓉。春畴连延麦初熟,暮岭回合烟已重;有舆催予下山去,悔不此地巢云松。”此图以繁密的布景、洗练的笔墨,生动表达出了天池石壁于雄峻中见秀美的奇姿。画面层峦叠嶂,迂回曲折;杂木长松,丰茂高大;溪涧烟云,流润幽深;村落水阁,聚散掩映。景致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整体气势雄浑,又深得山之幽趣。

  画家状物之笔虽较简略,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但线条却显得自然流畅,起落有序;笔法朴厚苍润,变化多端。

  设色采用“浅绛法”,多用淡赭,并以墨青、墨绿合染,冷暖互补,极佳地表现出山色的青葱与阳光的和煦。正如清吴修所云:“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