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82845×3236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431.86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
作品别名:李赞华番骑图
作品作者:李赞华(耶律倍)
创作时间:五代后唐
原作尺寸: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
原作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位置: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辽代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是辽代画家李赞华(即东丹王耶律倍)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作品是表现人物鞍马内容的画,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
李赞华 (899-936)〔五代·后唐〕本名耶律培,小字图欲,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图画见闻志》谓名突欲,号人皇王。926年契丹人灭渤海国,其被册封为东丹王,统领渤海国旧地。阿保机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继位,耶律培受到监视,其恐遇不测,长兴二年(931)投奔后唐。后唐明宗赐姓李,更名赞华。曾官怀化节度使,瑞州、慎州观察使等。所写贵人酋长胡服骑射,皆称珍华。评者谓其“马尚丰肥,笔乏壮气”。《五代名画补遗》则谓其“画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元代朱德润题其《射鹿图》云:“笔法圆细,人马劲健,真有盛唐风韵。”《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双骑图》《猎骑图》《射骑图》等15件。此外,李通音律,精医药,工辽汉文章,促进了契丹和汉文化融合。辽东丹王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中原,其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辽代的统治者很重视绘画。《辽史·本纪》载:太祖九年(915年)画《君基太一神像》,神册六年(921年)画《招谏图》,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建日月四时堂,图写古帝王之事于两庑。”辽设有翰林图画院,《辽史·圣宗纪》载:开泰七年(1018年)“诏翰林待诏陈升写《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又《辽东行部志》载:翰林待诏田承制在宿懿州严宝寺画《二十八宿》。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重熙九年(1040年)遣使于宋,自画《干角鹿图》为献,宋仁宗挂之于太清楼,召君臣观赏,成为宋辽友好美谈。辽的贵族画家有东丹王耶律倍(后改名为李赞华)、世宗耶律阮(倍长子)、耶律题子、萧瀜,还有著名画家胡壤、胡虔、高益,都是契丹人。
辽代的绘画曾有很多的创造与成绩,由于历史上曾重视不够,记载简略,传世卷轴画及少,且多有争议。流出海外的辽代卷轴画以传为李赞华的《东丹王出行图》最著名。
作品中的马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种行进的韵律。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在中原,其画风对后人影响很大,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均有著录与评价。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接近李赞华画风的—件精品。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卷》卷后跋文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卷》卷后跋文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卷》卷后跋文
此卷据画卷末所记,传为五代契丹族人李赞华所作。李赞华,《辽史》有传,原名耶律培,后唐同光中从其父耶律阿保机攻下渤海国扶余城,改其为东丹国,是为东丹王。后奔后唐,明宗赐姓李,更其名日赞华。李赞华存世作品不多,作品间彼此风格相异甚殊,按《宣和画谱》所载东丹王赞华:“尤好画,多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鞍勒率皆瑰奇,不作中国衣冠,亦安于所习者也。然议者以谓马尚丰肥,笔乏壮气,其确论欤。"与此图所写有几分近似之处。然《五代名画补遗》进一步指出:“其所短者,设色粗略,人物短小。” 此图敷色谨细古雅,八马情态描绘细腻,人物也不见有明显短小之态,能否归为李赞华风格应有疑议。图中有骑者六人,骏马七匹,末一胡骑牵一白马,或为朝贡之用。
人物发式有二,一为披肩长发,另一则为束发如汉族者,但看来并无典型北方草原民族之髡发。 画中人物均着圆领小袖长袍,多配鞘带、箭囊及弯刀,戴有耳环,帽式奇特少见。马耳均作剪缺状,此早见于著录,而在辽代的墓室壁画中也可见此形象。中央须发飘然而着蕃锦袍者,与五代高昌壁画中的贵族人物颇有相似之态。此图在图像上反映出唐代、契丹以及中亚的影响,是一件胡汉交流中饶具意义的作品。此作可能是北宋时期所临摹的五代作品。画幅前后各钤有北宋徽宗朝双龙小玺,以及内府图书之印,亦可佐以说明此图成画时间应不晚于12世纪。(黄秀兰)
款识题跋:
题跋:世传东丹王是也,(似宋人题),穀原山人允吉氏、鸿石山人、玄石山人。
收传印:双龙小玺、御府图书、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内府图书之印、佛、于腾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