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书法高清图片下载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

​​​​​​​董诰 / 北京故宫博物院

行楷楷书清代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2647×7015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34.67 MB

下载格式: .png

作品名称:​​​​​​​董诰书道服赞题记

作品作者:​​​​​​​董诰

创作时间:清代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1)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2)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3)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4)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5)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6)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7)
​​​​​​​董诰行楷书 书道服赞题记局部 (8)
——

作品简介

——

  董诰行楷书《范仲淹道服赞卷》的引首题记,跋文书体:行楷书。范仲淹《道服赞》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道服赞》卷,宋,范仲淹书,纸本,手卷,纵34.8厘米,横47.9厘米。楷书8行。 此帖是范仲淹为同年友人“平海书记许兄”所制道服撰写的一篇赞文,称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详情

释文

  近续纂《石渠宝笈》,有范仲淹二札卷。董其昌跋云:文正公《伯夷颂》、《道服赞》二书在姑苏范氏义庄库中。因思乙酉南巡时,范氏子孙曾以《伯夷颂》呈览,题而归之。道服赞则已入宝笈前编,因取此卷谛观旁证,不特董其昌时为然,盖自元至正元年辛巳,益都范复始自北携此卷归义庄库,至我朝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宋荦任江苏巡抚,亲见义庄库藏墨迹九种,一为《道服赞》,见荦所作《伯夷颂》跋中。此卷中明戴仁、吴宽跋皆云在范氏,而收藏印若元理左胜皆范氏奉祀生也。其后,不知何时范氏失之,乃归安氏。洎乾隆甲子前纂宝笈,则此卷久在内府,可谓流传有绪矣。范氏义庄之《伯夷颂》尚能保其先泽,而此卷独不能保,展转久归内府,可以惕守器之难,而予既题《伯夷颂》又藏《道服赞》,凡以寄缁衣之好非鉴赏翰墨之为,仲淹亦可快然无憾矣。

  癸丑小春,御识。臣董诰奉敕敬书。

这篇题交代了《道服赞》的流传顺序。《道服赞》写成后由怀庆许氏收藏,后来流入金国内府,元朝时归山东青州(古代称益都)范氏收藏。乾隆记录了元之后的流传情况,他说,元至正元年青州范氏把《道服赞》带到了苏州范氏义庄,清代大收藏家宋荦在范家见过此帖,明朝的吴宽等人也在范家见过,后来此帖归梁清标收藏,后又归安歧收藏,安歧去世后他的子孙未能守住家业,很多藏品被卖掉,其中的一部分被清内府收藏。

董诰

  董诰(1740—1818年),字西京,号蔗林,清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四库馆副总裁。甚得高宗、仁宗宠遇。朝廷编修,多有由其主持者。善画。谥文恭。著有《满洲源流考》、《高宗实录》等。

  《清史稿·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董诰,字蔗林,浙江富阳人,尚书邦达子。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因大臣子,改二甲第一。选庶吉士,即预修国史、三通、皇朝礼器图。散馆,授编修。三十二年,命入懋勤殿写金字经为皇太后祝嘏。次年,大考翰詹,因写经未与试,特加一级。寻擢中允,丁父忧。三十六年,服阕,入直南书房。初,邦达善画,受高宗知。诰承家学,继为侍从,书画亦被宸赏,尤以奉职恪勤为上所眷注。累迁内阁学士。四十年,擢工部侍郎,调户部,历署吏、刑两部侍郎,兼管乐部。充四库馆副总裁,接办全书荟要,命辑满洲源流考。四十四年,命为军机大臣。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户部尚书。台湾、廓尔喀先后底定,并列功臣,图形紫光阁。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