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赵孟頫作书态度极为认真,即使是日常生活之书信,亦继承晋人的作风,从不草率从事,因而在分析其行草书作品风格时,其尺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包含《山上帖》《入城帖》《南还帖》《疮痍帖》《尘事帖》《俗尘帖》《两书帖》《还山帖》《归自吴门帖》《丹药帖》《醉梦帖》的高清图片打包下载。下载包内包含11张高清大图,最大尺寸8989×3300像素, 最小尺寸:5079x3124像素。
一、《山上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山上帖》
山上帖释文
手书和南拜上,中峰大和上老师侍者。
弟子赵孟頫谨封。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近数有人,自山上来,知道体安隐,慰不可言,兹有少禀渎杭州报国寺,在旧内中,栋宇极大,去岁九月火灾,止存三门,犹足称雄于诸寺,近笑隐欣老住持,欲求大和上,信笔草一疏,渠欲持以为兴复之计,弟子与欣老有文字之交,故敢干聒。方盛暑中,求法语者无数,度老师必大厌之,而孟頫又复有请,亦恃慈悲故耳,唯恕之而屈从之,幸甚,感甚。余唯珍重珍重,不备。弟子赵孟頫和南。六月廿一日。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山上帖》局部
二、《入城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入城帖》
入城帖释文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和南拜上谨封。
孟頫和南拜覆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孟頫千江入城,得诲帖,知杖锡以篮舆入山益深,闻之,甚为惊叹,顷时时有人持法语见过,每以人不识好恶,与从孟頫求书者无异,是与不是,必要满幅盈卷,问其所以,莫知好处安在,徒使人终日应酬,体疲眼暗,无荣可免,虽吾师道大语妙,不可以此为比,然其疲于应接,亦岂不然耶。和上既已入山,在孟頫辈便未有望见顶相之期,为之怅然,殆不容说,又先妻无恙时,曾有普度之愿,满拟和上一到东衡,为了此缘,今既不然,只得请千江主其事,若其它人,孟頫殊不委信,想和上亦已为然耶,闻有便,草草具覆,临纸不胜驰情之至,山深林密,地多阴湿,唯冀珍重珍重,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四月十二日。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入城帖》局部
三、《南还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南还帖》
南还帖释文
中峰和上老师。弟子赵孟頫再拜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孟頫得旨南还,何图病妻道卒,哀痛之极,不如无生。酷暑长达三千里,护柩来归,与死为邻。年过耳顺,罹此荼毒,为吾师慈悲,必当哀悯。蒙遣以中致名香之奠,不胜感激。但老妻无恙时,曾有普渡之愿,吾师亦已允许。孟頫欲因此缘事,以资超渡,不审尊意以为如何。又闻道体颇苦渴疾,不知能为孟頫一下山否。若仁者肯为一来,存殁拜德,不可思议,以中还,仅具拜覆,哀戚不能详悉,并祈师照。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六月十二日。
四、《疮痍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疮痍帖》
疮痍帖释文
和南再拜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弟子赵孟頫谨封。弟子赵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孟頫政已久不上状,测闻苦疮痍之疾,深助耿耿,而贱体亦为老病所缠,眠时日减,略无佳况,大拙来收两书,第二书报以中示寂,不觉失声。盖平生荷以中主为相爱,今其长往,固是无可深悲,但人情世端,自不能已耳。和上年来多病,恐亦不必深恼,人谁无死,如空华然,此不待弟子言也。惠茶领次知感,因大拙还,草草具答,时中为珍重之祝。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南再拜,闰月廿日。
五、《尘事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尘事帖》
尘事帖释文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和南谨封。
孟頫和南上覆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孟頫纷纷尘事中,不得以时上状,惟极驰向,渐热,伏计道体安隐,五月十日,老妻祭辰,一如前议,命千江庵主主持了普度一事,只作一昼夜,日诵法华,夜施十灯十斛,兼三时宣礼法华忏法,区区不敢只屈尊重,敢乞慈悲,就山中默加观想,庶使无情有情及亡者俱获超度,孟頫拜德,岂有已哉,因幻住道者上山,谨附短状,余唯珍重珍重,不宣。大拙以中来侍,并冀道及下意。四月廿六日。弟子赵孟頫和南和南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六、《俗尘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俗尘帖》
俗尘帖释文
中峰和尚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再拜谨封。
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孟頫汨汨俗尘中,每蒙尊者不弃,时时赐问,顾惟何者,乃辱过爱如此,当亦是前世有缘故耶。近一病两月,几至不起,得鲍君方调理,方赐小差,然眠食未复常,气力惙惙忧之深,至于死生之说,师所谓委顺者,固已知之矣。感师提诲,情何敢忘。蒙寄惠酒鼓,粒粒皆是禅味,敬领莫知所报,阿孙回,草草道谢,春深犹寒,山中当益甚,唯珍重珍重,不宣。孟頫和南再拜,廿四日。
至侍者,前蒙惠药,甚济所乏,冀为道谢。
七、《两书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两书帖》
两书帖释文
和南复书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以中来得两书,披读如对顶相,感激慈念,不觉泪流。盖孟頫与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缘,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妻,又不知因缘如何差别,遂先弃而去,使孟頫恓恓然无所依。今既将半载,痛犹未定,所以拳拳,欲得师父一临,以慰存殁之心耳。今蒙谕以病恼之故,弟子岂敢复有所请,赐教普度榜文,情旨仰见慈悲,此事度葬事以前,必不能办,一则事绪纷忙,二则气力难办,已与以中仔细商量,直伺东衡房屋完备,就彼修设,庶望山灵川只,方隅禁忌亡者,神识冤亲之等,皆沾福利耳,想老师亦必以为然也。闻老师有疝气之疾,已写方与以中,恐可服也,仅此拜覆。圆觉俟再写纳,并乞清照。弟子赵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八、《还山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还山帖》
还山帖释文
中峰大和上老师。弟子赵孟頫和南拜上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大和上老师侍者:
昨以中还山,草草具字,陈叙下情,兹承嘉上人下访,特蒙惠书,审即日道体胜常,深用为慰。又知以中十七日,方登天目,所谓普渡功德,此乃先妻愿心,必须为之,但日期未敢定,临时又当上禀耳。海印虽有登山之约,然亦未可必,外承指示,卅年陈迹,宛若梦幻,此理昭然,夫复何言。但幻心未灭,随灭随起,有不能自己者,此则钝根所障,亦冀以渐消散耳。圆觉经尚有三张未毕,一得断手,便当寄上,又恐字画拙恶,不堪入板,然惟师意。秋暑不欲久滞,嘉兄肯此具复,余唯尽珍重理,不宣。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大和上老师侍者,廿三日。
九、《归自吴门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归自吴门帖》
归自吴门帖释文
中峰和上吾师侍者。孟頫和南谨封。 孟頫和南拜覆 中峰和上吾师侍者:
孟頫归自吴门,得所惠字,审道体安隐,深慰下情。示谕陈公墓志,即如来命,写付月师矣。送至润笔,亦已只领,外蒙诲以法语,尤见爱念,即与老妻同看,唯有顶戴而已。此番杖锡,恐可还山中,瞻望白毫,不胜翘想,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
月师云:吾师近到弊舍,而弟子偶过吴门,不得一见,不胜怅然。
十、《丹药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丹药帖》
丹药帖释文
中峰大和上师父尊者。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 中峰大和上尊者尊前:
孟頫近者拜书,谢丹药之惠,言不尽意,想蒙深察,雨后渐凉,山中气当已寒,伏惟道体安隐。孟頫自先妻云亡,凡事罔知所措,幸得雍子种种用力,稍宽燋烦。两日来觉眠食粗佳,但衰年无绪,终是苦恼。小儿时去东衡,营治丧事,略有次第,择九月初四日安厝,势在朔旦日起灵,区区欲躬诣丈室,拜屈尊者为先妻起灵掩土,亦想师父寻常爱念之笃,勤勤授记。先妻余师父所言所惠字所付话头,未尝顷刻忘,今日至此,实是可怜。师父无奈何,只得特为力疾出山,庶见三生结集,非一时偶然会合之薄缘耳。弟子本当亲去礼拜,而老病不可去,欲令小儿去,又以丧葬事繁,萃于此子,又去不得,故专俛月师兄代陈下情,惟师父慈悲必肯为弟子一来,若蒙以他故见拒,则是师父于亡妻,不复有慈悲之念,而有生死之异也,孟頫复何言哉。临纸不胜哀痛涕泣徯望之至,不备。八月廿二日。弟子孟頫和南拜覆 中峰大和上尊者尊前。
十一、《醉梦帖》
赵孟頫致中峰明本尺牍十一札《醉梦帖》
醉梦帖释文
和南拜覆中峰大和上师父侍前,弟子赵孟頫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复中峰和上师父侍者: 孟頫自老妻之亡,伤悼痛切,如在醉梦。当是诸幻未离,理自应尔。虽畴昔蒙师教诲,到此亦打不过,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丧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过蒙和上深念,远遣师德,赐以法语,又重以悼章,又加以祭文,亡者得此,固当超然于死生之涂,决定无疑。至于祭馔之精,又极人间盛礼,尤非所宜。蒙殁存感戢,不知将何上报师恩。虽亡者妄身已灭,然我师精神之所感通,尚不能无望于慈悲拯拔,俾证菩提,此则区区大愿。因俊兄还山,谨此具复,临纸哽塞,不知所云。六月廿八日,弟子赵孟頫和南拜复中峰大和上师父侍前。
人物简介
中峰明本(1263年-1323年),元代高僧,名明本,号中峰,后居天目山,系浙江钱塘孙氏子,与赵孟頫夫妇交谊甚深。赵氏致中峰明本的十一通书札,系书家晚年之作,每通书札都表达出书家对挚友的敬重之情。在其中七通书札襄,书家提及亡妻,饱含对已故夫人一往情深的思念之情。这十一通书札,系书家尺牍中之精口即,更是书家传世墨迹中之珍品。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仕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集贤大学士,死后被元英宗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