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清董邦达仿荆浩匡庐图,轴,董邦达,183.8x108.3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县南,相传周代匡俗隐居山中,结庐读书,因此得名为「庐山」,也称「匡山」,或者合称为「匡庐」。目前流传的庐山图,以本院所藏五代荆浩《匡庐图》时代较早,此幅则为清人董邦达临仿荆浩之作。董邦达,字孚存,浙江富阳人,官至礼部尚书,画风受清初仿古潮流影响,追随元人笔墨,深得乾隆皇帝嘉赏,此图即为奉旨临古之作。
匡庐图
《匡庐图》原作传为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绢本墨笔画,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画幅上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从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盘旋,道旁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注入山下湖中。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水上有渔人撑船,不远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赶着毛驴慢行。画中只有两人,人物在画中只作为陪衬...【原作详情】
作者款识
董邦达隶书:臣董邦达奉敕临荆浩匡庐图。印记: 臣、邦达。
题跋
清高宗行书:陶镕灵运山居赋,櫽括仲长乐志论。我欲拈题浑不得,晴窗静对合忘言。因迥为高筑构宜,溶溶夹镜白莲池。鱼梁涨退沙纹活,虎落风来叶影随。飞流得地作溪平,溪上偏宜略彴横。嘉尔说诗浑似鼎,笑他能画不输荆。雨余峰色翠模糊,溪壑天成意匠殊。乐土桑麻真得所,照园梵贝只虚无。著壁常疑生紫烟,几层辋水漾沦涟。筛帘日暖参生动,兴在罏峰阿那边。乾隆丁卯(一七四七年)九秋既望后八日御题。印记: 干、隆、几暇临池、云霞思、墨云。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陶冶性灵、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宣统鉴赏、乐寿堂鉴藏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宁寿宫鉴藏宝。
主题
山水、名胜、庐山、农夫、桥、寺庙、茅草屋、房舍、骡.驴、松、枯树、桌椅、篷舟、篱笆、围墙、百姓、栈道、江河、士人、溪涧、树木、船。
技法
皴法、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人物衣纹描法(减笔)、苔点。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六册,页2985。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08。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二册,页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