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77158×2973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399.05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明云间十一家山水卷
作品作者:沈士充、因宏、陈廉、陈继儒、赵左、李绍箕、汪明际、释珂雪、董孝初、张舒、诸念脩
创作时间:明代 / 1615年-1627年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云间十一家山水,卷,沈士充、因宏、陈廉、陈继儒、赵左、李绍箕、汪明际、释珂雪、董孝初、张舒、诸念脩,本幅一20.7x139.9、本幅二20.7x140.5、本幅三20.7x51.5、本幅四20.7x98.7、本幅五20.7x160.9、拖尾26.7x62.3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集翠骈珠,明代云间十一名流山水小帧。得天题签,晴岚珍玩。
张照拖尾行书
吾乡本一禅院,中峰本禅和上道场也。中峰临济正支,诗文亦东南之美。赵承旨师事之。其子孙多以书画作佛事。偶萍盖其嗣之在启祯间者也。今观此卷,人人笔墨清妙可味,雅致亦足尚矣。
少时闻本一禅(师字点去)院,藏松雪翁以下名人妙迹犹殊伙。迩来人物渺然,琳宫芜废,僧散厨空,非复曩事。此卷不知何时入京师,晴岚太史得之庙市,余因得寓目,为之慨然。云间张照记,时乾隆丙辰十二月。
印记: 张得天氏、名余曰照
鉴藏宝玺
若霭(重一)、红梨馆书画章、晴岚秘玩、缊真阁珍藏记、清河张若霭晴岚氏珍玩之章、缊真阁、炼雪、张晴岚鉴赏章、炼雪鉴定、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晴岚、红梨主人图书、阜青李氏珍藏(重二)、张埙借看、张晴岚书画记(重四)、张晴岚。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067-2069。
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305。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一册,页385-392。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本幅20.7x139.9厘米。
作者款识
乙丑(一六二五年)重阳前,写似偶萍禅师教之。沈士充。印记: 子居。
题跋
闵裴本幅楷书:残水逢冬减石滩,半山烟起半桥寒。可知落木流泉句,再向高人画里看。闵裴书。
印记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
收传印记:缊真阁、炼雪 (葫芦形印)、若霭、张晴岚鉴赏章。
技法
写意、皴法、披麻皴。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本幅20.7x139.9厘米。
作者款识
乙丑(一六二五年)维夏。为偶萍社兄正。因宏。印记: 蕉幻。
鉴藏宝玺
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御书房鉴藏宝。
技法
写意、皴法、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苔点。
本幅20.7x139.9厘米。
作者款识
乙丑(一六二五年)清和,写似偶萍师兄教正。陈廉。印记: 陈廉。
印记
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张晴岚书画记、阜青李氏珍藏。
技法
写意、皴法、苔点。
本幅20.7x140.5。
作者款识
云山一抹。请教萍公。眉公。印记: 眉公、一腐儒。
技法
皴法、米点皴、写意。
本幅20.7x140.5厘米。
作者款识
庚申(一六二0年)二月为偶萍兄。赵左。印记: 文度、赵左。
题跋
闵裴本幅楷书:松下寒庐只一间,借他竹色暎深关。到门流水终年静,才山空山便不闲。戊辰秋日。闵裴题。
鉴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技法
皴法、披麻皴。
本幅20.7x140.5厘米。
作者款识
绍箕写为偶萍上人。印记: 茂承。
收传印记
张晴岚书画记、阜青李氏珍藏。
技法
皴法、折带皴、苔点。
本幅20.7x51.5厘米,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作者款识
乙卯(一六一五年)秋日画。乙丑夏日题。汪明际(一六二五年)为偶萍禅友。印记: 汪明际印。
技法
皴法、披麻皴、写意。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本幅20.7x98.7厘米。
作者款识
辛酉(一六二一年)清和。似偶萍社兄正。珂雪。印记: 释棠莹印。
题跋
闵裴楷书:闭却茅菴秋在门,门前风叶聚篱根。老僧一钵寒泉满,便可经旬不出邨。闵裴题为偶萍禅兄。
技法
皴法、披麻皴、写意、苔点。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本幅20.7x98.7厘米。
作者款识
壬戌(一六二二年)中秋。似偶萍师。孝初。印记: 孝初。
题跋
吴廷桢楷书:茆屋低低三两间,四围苍柏对青山。竹床未许闲云宿,日正斜时便掩关。题信天翁画。廷桢。
收传印记
张晴岚书画记、阜青李氏珍藏。
技法
皴法、披麻皴、写意。
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本幅20.7x160.9厘米。
作者款识
癸亥(一六二三年)嘉平月,为超公禅师写,张舒。印记: 阳叔。
印记
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张晴岚。
技法
皴法、披麻皴、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本幅20.7x160.9厘米。
作者款识
丁卯(一六二七年)子月。过萍公贤首堂写。念脩。
题跋
陈继儒行书:偶萍师住本一禅院,影不出门,正如高峰祖师活埋菴相似。馀事乃作画中诗,作诗中画,然非诗画僧也。诸道侣各写残山剩水赠之,遂成小卷。携过眉道人苕帚菴中,几欲割云剖石不可得,为题二语,留一宿,觉而去。
鹤肯住时同住住,人难行处再行行。乙丑四月十一日,试松萝茶,同阅东坡山谷真迹二卷。陈继儒。
印记: 眉公、一腐儒。
收传印记
炼雪鉴定、晴岚、张晴岚书画记、红梨主人图书、红梨馆书画章、张埙借看、若霭、晴岚秘玩、缊真阁珍藏记。
技法
写意、皴法、披麻皴、苔点。
庄麟《翠雨轩图》
林卷阿水墨山水
马琬水墨山水画《春山清霁图》
管道升水墨画《烟雨丛竹图》
水墨文人画《元人集锦卷》全卷
苏轼竹黄筌石榴合装轴
张舜咨水墨画《树石图》轴
元·盛昌年《柳燕图》轴
明云间十一家水墨山水画卷
董源《夏山深远图》轴
蒋嵩《水墨画山水》扇面页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全卷
南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全卷
苏轼水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