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五代人秋林群鹿,轴,118.4x63.8厘米,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无作者名款,画秋日枫林中,群鹿嬉游憩息情景。画法极奇,异于一般传统方法,似受外来影响,具有浓厚装饰趣味。画鹿全以淡墨分染,画树叶先用细笔钩轮廓与脉络,再用汁绿渍染,或用粉填,然后淡罩彩色,彩不掩墨,自有光彩浮动,生意荣茂之色。通幅予人精致柔丽感觉。《图画见闻志》载宋仁宗时,辽献千角鹿图,本幅或与此有关。本幅与《秋林群鹿》的风格尺寸极为接近,二者均无作者款印,有学者推测此或出自巨幅联屏或通景屏,属同一组画作。
印记
鉴藏宝玺
乾隆御赏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养心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奎章(半印)、天历(半印)。
主题
走兽、鹿、山水、秋景、树木。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667。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3。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137-138。
赏析
《秋林群鹿图》描绘了两只雄鹿、八只母鹿游憩于北国秋日枫林的景象,图中鹿群个个体态丰满,造型真实生动。作者借此亦表达了松盛柏茂、禄寿双境之寓意。该画作中其鹿全以淡墨分染,主树部分先以墨画枝干,再钩勒层叠密聚的树叶,并依树种分别填染深浅朱红、白粉、赭黄、淡墨、淡螺青等色,斑烂多彩。
《秋林群鹿图》描群鹿嬉游、憩息于枫红层层与白桦交错的树丛中,画面洋溢着北国秋日景象。其中画作中部和下方有角者为雄鹿,共两只雄鹿、八只母鹿。群鹿游憩其间,或立或卧,或隐于林内,或立于林际。画面中的松柏参天,枝干虬曲,树下的山石轮廓细致。
《秋林群鹿图》的存世,不仅见证了宋、辽两国交往的一段史实,也反映了辽国画家艺术水平的高超,对于研究辽代绘画所特有艺术风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代国画家石谷风《古风堂艺谈》:“全幅画面布局饱满,构图疏密安排井然。临近溪边蕨类丛生,布置空灵剔透,远外林深叶茂,整个画面充满了一派浓艳深秋景色。画中以两只雄鹿为首,各自成群的雌鹿和幼鹿,呼唤相依,情态多变,各具其状,生动地刻划出鹿的机警特性。千余年前,作者就具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写实能力,画出如此传神的杰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应占有突出的地位。
背景
此图的韵味风格相当特殊,异于汉族文化地区的作品。风格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另一幅辽代作品《丹枫呦鹿图》相同,大小尺寸也极为接近,应是同一组的画作。有的学者则进一步考证,两图即为北宋《图画见闻志》中所记载的,庆历年间(1041—1048年)辽兴宗进献宋朝的五幅《千角鹿图》中的两幅。据画面内容、手法等因素考证,应是辽契丹画家所作,其创作年代应是北宋初(10世纪后半叶)。
主题
辽代是素有马背民族之称的契丹族建立的,契丹人很早就崇拜“鹿神”。人们对鹿的喜爱,是因为鹿性情温顺。且在民间传说中,鹿有“禄”的谐音,富有吉祥、收获的含义,同时鹿还与道教中寿老有关,意为长寿。所以《秋林群鹿图》的主题应是寓意松盛柏茂,禄寿双境。
形象
《秋林群鹿图》主要通过刻画众鹿于秋林中活动的各式神情,来塑造其生动形象。游憩于枫林中的雄鹿与母鹿,或立或卧,或隐与林内,或立于林际,无不机警可爱,生动传神。
设色
《秋林群鹿图》用各种颜色填满全轴,画面上枫树林立,枝叶繁茂,色彩鲜艳,颇有西方油画或水粉画之特殊风采。以鲜艳的色彩描绘群鹿游憩于秋林之中。繁密的树叶或成小片或成大面,有白、黄、赭、朱、绿等色彩,几乎遍布满幅,对比强烈而富装饰趣味。而其中的红黄枫叶和白臀短尾鹿,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