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

董其昌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1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2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3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4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5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6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7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8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09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10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11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_12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局部 (1)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局部 (2)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局部 (3)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局部 (4)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局部 (5)
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局部-(6)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21057×23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77.01 MB

下载格式: .png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明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

作品作者:董其昌

创作时间:明代

原作尺寸:23.9x214.7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董其昌临苏轼黄庭坚帖,卷,董其昌,行书,23.9x214.7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江苏松江(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任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政事馀暇喜好书画创作、论评和鉴藏,其书画理论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董氏论书法,以为「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其个人亦身体力行,临写古人书迹不辍。此卷临书以得苏黄神采为重,适如董氏所云:「临帖正不在形骸之似」,宜「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释文

第一则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第二则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第三则

岁云暮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中,得少佳趣。

第四则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化者游。

第五则

病骨难胜玉带围,钝根犹滞箭锋机。应怜乞食歌姬院,夺得云山旧衲衣。其昌书苏子瞻语。

第一则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翻风白日动,长鲸吸浪沧溟开。且脱剑珮休徘徊,西得诸矦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第二则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第三则

桃李无言趁晚风,黄丽惟见绿匆匆。人言九事八为律,倘有江船吾欲东。仿山谷书。其昌。

作者款识

其昌书苏子瞻语。

仿山谷书。其昌。

印记: 董玄宰。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乐善堂图书记。

收传印记

南阳、叶采印章。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下册,页770。

故宫书画录(卷一),第一册,页135。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