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元俞和临定武褉帖,册,俞和,行书,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一册4开(本幅4开7幅,后副页1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位置 | 尺寸(公分) |
---|---|
本幅二 | 25.4x10.8 |
本幅五 | 25.4x10.8 |
後副葉 | 25.4x11 |
本幅一 | 25.4x11.1 |
本幅三 | 25.4x11.2 |
本幅四 | 25.4x11.2 |
本幅七 | 25.4x11.5 |
本幅六 | 25.4x13.3 |
俞和(一三0七-一三八二年),字子中,号紫芝生,暮年称紫芝老人,浙江杭州人。性冲澹安恬,隐居不仕,能诗,喜书翰。尝广临晋唐诸帖,功力极深。早年得见赵孟頫运笔之法,行草书逼真文敏,每用赵款识,仓卒莫能辨。明桑悦评其书谓「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于松雪,正如献之之于羲之也。」本幅运笔如写楷书,但也存有行书的活泼,正有赵字的特征。
此临《定武兰亭》为其精妙之作,字形与行间位置悉依石刻拓本,不过用笔秀雅挺劲,结体工稳端丽,成于至正二十年(一三六○)夏。
繁体釋文
(烏絲闌本。定武禊帖。)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殤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閒。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况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敍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至正廿年(一三六0年)夏四月十又八日。紫芝生俞和子中臨於清隱行齋。
简体释文
(乌丝阑本。定武禊帖。)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脩稧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殇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闲。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脩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至正廿年(一三六0年)夏四月十又八日。紫芝生俞和子中临于清隐行斋。
作者款识
本幅一:定武禊帖。特健药。印记:清隐、临池清赏。
本幅七:我本西湖紫芝叟。不但悠悠放杯酒。平生雅好得字髓。笔意翩翩落吾手。临河一序归玉京。后来传刻成怪丑。辛勤学书(脱一字)卌载。能遇几人开笑口。知书鉴画古所难。却笑醯鸡鸣瓮牖。南宫松雪两夫子。异代合辙名不朽。窃将笔研忝末学。时写数行(缺)见取。吁嗟师法不再遇。空向城闉事奔走。明窗(缺)几谁友于。自叹临池今白首。印记:墨、妙。
题跋
清高宗后副叶:垂露。印记:御赏、几暇鉴赏之玺、乾隆宸翰。
印记资料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
作者印記 | 俞和 | 俞和 |
作者印記 | 俞和 | 清隱 |
作者印記 | 俞和 | 紫芝生 |
作者印記 | 俞和 | 臨池清賞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鑑賞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御書房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無逸齋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828;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