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
作品简介
——竹雕兽面纹觚,雕刻,清,公元18世纪,高18.0 公分、口径长10.8公分、宽9.2 公分、腹径长5.0公分、宽4.7 公分、足径长6.0公分、宽5.0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器分成三段,各截取一段竹子的节间雕磨而成。器略椭圆,侈口,体细长,腹部略凸起,矮圈足。颈部浮雕四片蕉叶纹,内饰变形兽面纹,颈部下方饰夔纹;腹部、足部皆浮雕变形兽面纹,全器纹饰皆以云雷纹衬地。腹部与足部另高浮雕T形镂空棱脊。这件竹雕品是模仿商代晚期饮酒器中「觚」的形制。纹饰方面,也是模仿商代铜器的主导花纹—兽面纹,往昔学者多称之为饕餮纹。商代后期是中国铜器艺术的灿烂时期,此时纹饰除主纹外,往往以云雷纹作为地纹,益增其繁复与华丽。除此之外,又常以高突的棱脊增加装饰性。这些商晚期铜器的特点,在这件竹雕品上都加以模仿,不过商代后期与清代前期相隔数千年,兽面纹与商后期者相较,已变形甚多,反较似明晚期仿古纹饰。乾隆年间(1736-1795),竹雕品的器形与纹饰常出现模仿商周铜器者,此或为其中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