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五代梁关仝画关山行旅,轴,关仝,144.4x56.8厘米,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长安人(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五代梁时人。安仪周评本幅云:绢素厚硬,神气焕然。中一大山高耸,四面浑圆,其雄伟之势,令人骇目。山石轮廓,落笔有粗细断续之分,皴法加之水墨皴染。其间山腰楼观,溪面桥梁,茅屋野店,杂以鸡太驴豕之属,客旅往来,宛然真景。
根据画轴下方背后清初名书家王铎写于一六二五年的题识,本画被归为荆浩的学生关仝(活动于十世纪中期)之作。它的内容与《秋山晚翠》颇为不同,描绘著一个充满人物活动的山谷景象。其中对行旅、旅店与村落中居民与牲畜等细节,掌握得十分生动。这让人想起《宣和画谱》中的关仝长于「村居野渡」、「渔市山驿」的记载。但在山体质面的处理上,此作则较为简拙,或许不是关仝真迹,而系学生辈,如商训在十一世纪中期的创作。 此画在村落部份有许多修补,左下角跪拜者前之伏地人物,显然即为补绢上的后添之笔。
题跋
清高宗本幅行书题跋
来往何纷沓,关山自逦迆。步馀霜迹白,望里峰容紫。沽酒向茅棚,问渡愁野水。妙矣画中趣,悠哉画外旨。谁非行旅人,竭然独传此。乾隆丁卯。御题。印记: 乾隆宸翰。
王铎画轴下背后边际题跋
关仝画多纵横博大,旁若无人。此帧精严,步骤端详,或其拟项容、郭恕先诸家欤。文荪博学好古,珍若天球,不可轻亵也。王铎为文老亲翁。乙丑十二月初三日。
印记
鉴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宜子孙、宝笈重编、乐寿堂鉴藏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古希天子。
收传印记
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司印(半印)、晋国奎章、天历之宝、悦生图书、麓村、思原堂。
主题
山水、石磴、栈道、江河、湖、商贩、百姓、行旅、树木。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五册,页2641。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16-17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59-60
赏析
《关山行旅图》是一幅描绘北方深秋景色的山水画,不仅绘制了人物的行旅活动,又带有了一定的叙事性。既表现出了山川的雄奇,又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艰辛。画上方峰峦高耸,气势雄浑,山中云气缭绕,兀石丛立,山峰迭起,峡谷溪流,渐远渐深,于山腰的杂树中,有飞檐朱栋的古寺一座。山门外是一条盘山而下的道路,道中有两人顺着台级向上攀登。山脚下一座板桥横跨河流,桥上还有行人。在桥左端悬崖根与河滩交接处铺有一条栈道,并有几匹驮马从栈道上走来。画面近处是茅舍商店,商贾往来,停骏驻游,鸡犬相闻,极富生活气息。特别在店前那相对匍伏地上的两人,像是在行古礼。
背景
唐宋之交的五代,时局动荡,政权更迭,但山水画却发展显著,地位突出。无论选材还是技法,相比晋唐绘画都有巨大飞跃,山水不再以人物画的背景存在,而是被作为生息的环境细致描绘。关仝也受诱人的大自然景色的感召,孜孜不倦地寻觅着既能真实重现大自然的景色。
关仝一方面学习荆浩那种“气质俱盛”的表现技法,一方面学习荆浩那种“写松万本”的重视师造化的精神,深入秦岭、华山一带的崇山峻岭,面对自然景色,进行刻意的写生。《关山行旅图》为关仝的代表作品,画中其山水画道之精深可见一斑。
构图
《关山行旅图》以一条河从左向右斜下而流,将画面分割成“Z”字形,兼顾高远法与平远法。河右边是起伏的山峦,以高远法向上画出巨峰,突兀高耸,形如卷云,这是关陇山川的特色;山间树木,均是空枝无叶或有枝无干。《关山行旅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上部的一座大山,这座山峰几乎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一的面积。山顶外轮廓是以粗壮弯曲的弧线,向左右扩展,然后逐渐向内收缩,使巨大的山头,有一种向左倾斜的危险;接着又渐渐向外延伸成八字形,这样山势显得更加奇险。在这座巨峰左边,有两座尖尖的小峰,与先前那座巨峰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两座小峰在视觉上却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张力,似乎在抵御旁边巨大山头的坠落。山腰云烟缥缈,山间楼观隐现,造成一种玄妙之境,令人神往。
画面中部,烟云深处流出溪水,从左上至右下贯串整个画面,形成一种对角线构图。溪岸边是一条从山上蜿蜒而下的山路,一行人马正在山路上行走。一座小桥横跨溪上,桥上也正有行人经过,作者用笔巧妙,通过一座小桥使得全画气脉相通,克制了生硬而使画面变得柔和。溪水两岸坡脚呈犬牙形,交错呼应,使画面更显出了真实生动,富有活力。
技法
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富有节奏感,所谓“以书入画”也。山石先勾勒后皴擦,用的是“点子皴”或“短条子皴”,笔法缜密,然后用淡墨层层渍染,故显得凝重硬朗。
在轮廓线内,作者用线勾出岩石的自然纹理,再加上点子皴,巨大的山头如快要崩裂一般。并且这座突兀的山峰并不像一般远山那样越近颜色越淡,而是层层叠叠的山石用较浓的墨色,用特有的粗笔勾线描绘,更妙的在于溪流的蜿蜒和山路的回转将它推得极远,所以并没有头重脚轻的压抑之感。
作者用笔采用“高远”与“平远”两法,所绘树木常常是有枝无干。在该画中:枯树、寒林确实都是枝干突出,而主干不甚明显。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一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皴写山石,有如“刮铁”般的坚实、质感十足,都显示出关仝山水画的风貌。
名家点评
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峰岩苍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彴村堡,杳漠皆备。”
北宋·李廌《德隅斋画品》:“大石丛立,屹然万仞,色若精铁,上无尘埃,下无粪壤,四面斩绝,不通人迹,而深岩委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