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67704×2036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83.02 MB
下载格式: .png
作品名称: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作品作者: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
创作时间:清代 / 乾隆元年,1736年
原作尺寸:35.6x1152.8CM
原作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收集的《清明上河图》相关版本
◆3、陈枚、孙祜等《清院本·摹清明上河图》(台北故宫藏)
◇6、仇英(传)《清明上河图卷》或为苏州片伪作(台北故宫藏)
◇9、款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或为伪作(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藏)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清代,绢本设色,尺寸:35.6x1152.8CM,作者: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是写实风俗画的杰作,历代临仿者甚多,此卷是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合作画成,因此又称为「清院本」。所画的事物繁多,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的作品。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虽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画史中写实风俗画的一件杰作,历代临仿者甚多,在台北故宫即藏有七种不同的本子,其中就属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
此卷是由清宫画院陈枚、孙祜、金昆、戴洪与程志道等五位画家通力合作完成。 此帧作品为绢本,设色画,纵35.6公分,横1152.8公分。
前隔水有梁诗正(1697-1763)书乾隆御题诗:「蜀锦装全璧,吴工聚碎金。讴歌万井富,城阙九重深。盛事诚观止,遗踪借探寻。当时夸豫大,此日叹徽钦。乾隆壬戌(1742)春三月御题。臣梁诗臣敬书。」钤印二:「梁」。「诗正」。
清宫收藏印六方:「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又乾隆御题:「绘苑璚瑶」四字。
幅后两行款识:「乾隆元年(1736)十二月十五日奉敕,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恭画。」钤印二:「臣枚」、「臣孙祜」。
全作可分为五大段落,起首是宁静的乡野风光,牧童放牧,岸边儿童放风筝,文士携琴过桥,一派悠闲时光;一列长长的迎亲队伍,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庙前的广场搭起戏台,台上演着三国演义中「貂蝉献美人计」的故事,围观的人潮几挤爆现场。
第二段则是以虹桥为主,从沿路赶集的人们、河道来往的船只,到虹桥两旁整齐罗列的商店街,喧嚣拥挤的市集则是此段的高潮。
第三段则是描写城门内外熙来攘往的景象,城门为圆拱形建,上部分是精巧的楼阁建筑;城内的建筑格局方正,各式商店林立,有银行、饭铺、染坊、糖果铺、肉铺、成衣店等等,食、衣、住、行、娱乐应有尽有;其它还有状元府第、大户庭院,庭院中假山湖水,美不胜收。大街上描写各式人物的活动──踏青、访友、搬家、打水、运石、打架、买卖、乞讨、化缘、拳击表演等等。
第四段是「松竹轩」过后转往大木桥的河岸两旁风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除了学堂与澡堂外,还有描写河道两旁平民百姓的生活,他们在此挑水、洗衣、打鱼、养鸭等等。最后,来到金明池前的牌楼,牌楼下有两人表演拳术,围观的人潮络绎不绝。
第五段描绘金明池内景致,烟波浩淼,曲径通幽,桃花盛开,院落内外,宫女们游憩嬉戏,富丽堂皇的殿宇,高台耸立,松岗池水,古松入云。
本卷的建筑均以透视的原理作画,房舍街巷历历可数,大小比例,远近距离皆精准掌握,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全作笔墨精谨,色彩斑烂,精巧写实。
作者款识: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奉敕。臣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恭画。印记: 臣枚、臣孙祜。
题跋:
清高宗行书御题:绘苑璚瑶。
梁诗正隔水行书题跋:蜀锦装全璧。吴工聚碎金。讴歌万井富。城阙九重深。盛事诚观止。遗踪借探寻。当时夸豫大。此日叹徽钦。乾隆壬戌(一七四二年)春三月御题。臣梁诗正敬书。
印记: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藏本)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全卷
明代·仇英(传)《清明上河图卷》
张择端(传)《清明上河图卷》(台北故宫藏本)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全卷
清·沈源《清明上河图》全卷
清明易简图卷
清明上河图(韩国藏本)
清明上河图(维也纳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