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太白山图》全卷

王蒙《太白山图》全卷

王蒙 / 辽宁省博物馆

全图预览 PREVIEW
王蒙《太白山图》卷_01
王蒙《太白山图》卷_02
王蒙《太白山图》卷_03
王蒙《太白山图》卷_04
王蒙《太白山图》卷_05
王蒙《太白山图》卷_06
王蒙《太白山图》卷_07
王蒙《太白山图》卷_08
王蒙《太白山图》卷_09
王蒙《太白山图》卷_10
王蒙《太白山图》卷_11
王蒙《太白山图》卷_12
王蒙《太白山图》卷_13
王蒙《太白山图》卷_14
王蒙《太白山图》卷_15
王蒙《太白山图》卷_16
王蒙《太白山图》卷_17
王蒙《太白山图》卷_18
王蒙《太白山图》卷_19
王蒙《太白山图》卷_20
王蒙《太白山图》卷_21
王蒙《太白山图》卷_22
王蒙《太白山图》卷_23
王蒙《太白山图》卷_24
王蒙《太白山图》卷_25
王蒙《太白山图》卷_26
王蒙《太白山图》卷_27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2)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3)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4)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5)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6)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7)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8)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9)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0)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1)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2)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3)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4)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5)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6)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7)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8)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19)
王蒙《太白山图卷》高清局部 (20)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96457×3955像素(350 DPI)

文件大小:703.24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王蒙太白山图卷

作品作者:王蒙

创作时间:元代 / 约1359至1365年间

原作尺寸:纵28厘米,横238.2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设色

收藏位置:辽宁省博物馆

  太白山图,元代,王蒙,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238.2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王蒙《太白山图》图绘浙江太白山天童寺一带的景色,其中主要是天童寺前面长达10公里的苍莽松林,松林苍郁茂密,寺庙楼阁、草堂屋舍,隐约可见。全图近处青松夹径,画中人物往还其中;远处山峦绵延,屋宇良田错落其间。画面着色较重,山青叶红,一派山间田园秋景。该图最后所绘为天童寺,古寺坐落于山谷之中,僧人悠游于松林庙宇之间,写实性较强,画面内容仍可与今日实景相对应。

背景:《太白山图》作于1359至1365年间,是王蒙前往天童寺做客时,为酬谢天童寺僧左菴的热情招待,挥笔而就的,为王蒙中期作品。王蒙中期在师法赵孟頫,兼采各家基础上形成解索皴,至正末年在解索皴基础上创出了牛毛皴,以为鉴定之参照。元良禅师原住台州瑞岩寺,1358年奉旨而居天童寺,天童寺屡经兴废,元良禅师居天童寺之后对其建设影响极大,重建朝元阁,范万铜佛于其上。《天童寺志》详细记载,可以确定此左菴即为元良禅师,故王蒙实为天童寺元良禅师绘此《太白山图》。

  款识:篆书太白山图。

  作者印:王蒙印。

  题跋: 宗泐 僧守仁、清濬、 徐仁初、姚广孝、 谢时臣、项元汴题或观款。

  收藏印:沈周、安国、项元汴、梁清标、安岐等人诸收藏印、清内府诸鉴藏玺。

  王蒙《太白山图》画的是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围景物,着重描绘了天童寺前二十里夹径松林。苍松丹槲,枝繁叶茂,溪流拱桥,曲径通幽,寺宇宏伟,林荫夹径。图首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四字,卷末钤白文“王蒙印”一枚。画幅中有宗泐跋:“左菴昔年此说法……钱唐有客曰王蒙,为君写此千万松。”守仁跋:“左菴旧隐知无恙,我欲相从采伏菩。”徐仁初跋:“舜江城东初识时,知是说法天童师。款我谈诗穷昼夜,喜剧颠倒穿裳衣。万松吟卷袖中出,顿觉心胸清思逸……左菴对此意潇洒,黛色凉阴座隅泻。”乾隆题诗:“作者之意弗易揣,曰为左庵特图此。”

构图

  从《太白山图》全幅图来看,山石的走势连绵不绝,前景的山石异常繁密,致使夹道和水道被分割开来,石头的繁密与路段的空旷形成了“繁”与“疏”的对比,使得路段变成了画面中的气眼,手法精到。此画构图繁复,结构严谨,画面的所摄取的景物繁多,乍见全幅画面密密麻麻,但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溪山漾潆湿润,松林茂密,杂树青红,沉郁清秀的自然风貌。

  王蒙《太白山图》中的松林,苍郁茂密,高大挺拔,对于树木的描绘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松树千变万化,而且松树的排布依着一条夹道,夹道蜿蜒曲折,婉若游龙。在松树的排布上特别要注意到的一点是:从松树根部的间距来看,它们之间的距离几乎雷同,正是因为树根部的间距几乎一致,在画面中会使得树的排布比较平均,从而导致画面缺少活力,失去生气;但是对于成片松林的处理充分把握了每棵松树的姿态,使得树与树之间产生互动,通过树枝的长短、上下以及繁密弯曲程度的不同改变了松林整体的面貌。除了充满变化的松林外,画中的杂树也较为繁多,以朱砂和花青点染,章法严谨,丝毫没有杂乱之感,这些杂树被特意安插在前景的石堆上,或者在后面的山石间,让单调的山石增添了生气,画面也变得活络起来,而且树林在走势上依附着结构的方向,使得整个画面非常地和谐。

技法

  王蒙在基于前人的基础上,将披麻皴变为了解锁皴和牛毛皴,丰富了皴法的多样性。画幅中的山石先以淡墨皴染再以浓墨皴擦,这样几层重重叠叠的皴染使得山石的表面看起来毛茸茸,促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绵密。

  王蒙将楼宇描绘得一板一眼,缺少生气,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与刻画山石树木相类似、较为灵动的线条;其次,对于寺庙草堂布局的处理非常重视,采用了遮掩的方式,用山石和树木将部分的寺庙和草堂遮掩起来,达到一种若隐若现感。从对于寺庙草堂的处理上来看,可以得知王蒙是一个善于描绘真实自然的画家,但是在处理真实场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于自然造化的理解,楼宇、树木、山石之间相互遮掩,相互呼应,充满变化。

  此图画风有承外祖父赵孟頫之法,又融合各方技巧于一炉,自成格调。显示了王蒙笔墨精到,技法熟练老到。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