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高清图片下载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轴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轴

夏圭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夏圭宋代山水画江河房屋春景树枝云雾柳树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8000×13337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505.69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宋夏珪西湖柳艇图

作品作者:夏圭

创作时间:南宋

原作尺寸:107.2x59.3厘米

作品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轴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高清大图局部 (1)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高清大图局部 (2)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高清大图局部 (3)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高清大图局部 (4)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高清大图局部 (5)
夏圭山水画《西湖柳艇图》高清大图局部 (6)
——

作品简介

——

宋夏珪西湖柳艇图,轴,夏珪,绢本,107.2x59.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旧传为夏圭之作,写湖滨一角,依水民居,阡陌间杨柳依依,桃花灼灼,两人乘轿游山,仆役挑食盒等物随于其后。上半幅尽在烟云漫漶之中,遂觉满纸空灵,布置精允。

题跋

郭畀本幅行楷书:

此夏禹玉西湖柳艇图真迹也。笔墨淋漓,云烟变态,饶有士大夫风骨。论者多谓马夏之习,盖亦未见其真面目耳。识者当不河汉斯言。桐邨老人精于赏鉴,所藏古书画多属真迹。余日夕过从,深获欣赏。此幅尤为压卷,因识之。天锡郭畀。

印记: 天锡。

清高宗本幅行书:

南屏山北涌金西,柳色波光望欲迷。最是向年得句处,绿阴十里白家堤。或坐肩舆,或泛舡。西湖春色耐游沿,牵怀不为溪山好,亲爱民情在眼前。壬辰仲春月,御题。

印记: 干、隆。

清高宗本幅行书:

城郭围东山护西,平湖烟水望茫迷。如何明镜忽分两?为有中间一道堤。又泛湖心彩画船,任其浮拍,任洄沿。神传禹玉图中景,倡和无人恍惚前。甲辰暮春叠前韵,御题。

印记: 古希天子、犹日孜孜。

钱陈群本幅行书:

湖光镜面夹东西,禹玉传神得得迷。一道裙腰斜柳外,白堤深处接苏堤。年时,翠罕上湖船,杨柳风边几溯沿。天藻题诗成对面,声声夏谚趣当前。臣钱陈群恭和。

印记: 臣钱陈群、宫傅尚书。

印记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宁寿宫鉴藏宝、乐寿堂续入石渠宝笈、古希天子、寿、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绘林宝玩、梁清标印、蕉林收藏。

主题

山水、春景、江河、湖、名胜、西湖、杨柳、桃花、房舍、桥、船、篷舟、店铺、人力车、家俱(屏风)、行旅、船夫、百姓。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续编 (宁寿宫),第五册,页2722;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103-104;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册,页199-200。

背景:夏圭作此卷,时值南宋“偏安”时期,金人由于内讧暂时无力南侵,南宋政权亦无北伐之志。当时社会上流行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风气,画家们则寄情自然的山光水色之中,宣泄胸中郁闷伤感的情绪。因此该图虽然描绘“偏安即视如升平”,但不难从悠然的笔调中感闻到历史的足音。

  《西湖柳艇图》画西湖中的柳树、长堤、水榭、湖舍、画舫和游客,风轻云淡,水墨氤氲,画面丰满,笔墨精谨,远处人物也不用其它山水画中点景人物那样简率的笔法,即所谓的“人物面目,点凿为之,衣褶柳梢,间有断缺”,而是刻画通真,极为精妙,笔调也是沉着含蓄,明媚秀润。

  此画描绘的是西湖中的的湖堤、岸柳、茅舍、舟舫,从而构成湖边的村舍人家,一叶晚归的小艇正驶进湖湾。环堤而上,但见岸柳森然,木桥通幽,平渚柳林、烟雾高天尽收眼底。

  元代郭人锡在画上题跋称:“此夏禹玉《西湖柳艇图》真迹也,笔墨淋漓,石烟变态,饶有士大夫风骨。论者多谓马夏之习夏圭传,盖亦未见其真面目耳,识者当不可河汉斯言。”

赏析

  《西湖柳艇图》构图在平远的构图上分作四层,中间横贯一道长堤,堤外柳梢间掩映着曲折的桥梁,就使整个境界紧密地相连,宾主朝挹,远远近分明,具有空间感和真实感。

  画家采用“之”字形构图,柳堤曲曲折折伸向远方,由实到虚,逐渐与宽阔辽远的天空融合在一起。与远处简约概括的景物形成对比的是,近处景物则细致而用笔严谨,如房屋、游艇的造型准确,结构合理。柳枝先用墨线精心勾出再用淡墨渲染,营造出一种烟雾迷蒙、清丽雅淡的气氛。点缀在画卷中的人物打破了画面的沉寂,同时也传达了人与景物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直实而缥缈的美。

  画面取鸟瞰式构图,由近而远层层展示坡堤湖面,至远景融入雾气云天之中,营造了一个辽阔旷远的空间。近景茶楼、酒肆鳞次栉比,舟船济济,轻舟泛于湖面杨柳错落摇曳,绿萍簇簇,梨花盛开,加上堤岸上乘轿出游的行人,呈现出一派早春复苏的气息。

  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 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 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岸边有游船停泊,水上小舟来往,近处柳梢上露出酒旗,都表现了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胜。

  作者用巧妙的手法,首先把那上下交融的湖光云影,充分表现出来,造成了画面上优美的气氛。其次,他抓住了西湖的特点,使人看到了那万缕柔条的杨柳,缤纷灼灼的桃花,就意识到春日的湖边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他那明快的笔调里,完全表达出作者对于西湖的热爱,和一片愉快的心情。堤上的两部“肩舆”,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游兴,与满湖春色取得了密切的协调。

  《西湖柳艇图》是一幅极有历史意义的名作。从历史中可以知道自从苏东坡出守杭州之后,发动人民开浚西湖,把封泥筑成了长堤(苏堤),广植桃,使得西湖更加生色。到了南宋时代,临安首都的西湖,自然是游人歌舞游乐的胜地。《成淳临安志》里关于西湖的记载中曾说:“自中兴以来,衣冠之集,舟车之舍,民物阜蕃,宫室巨丽,尤非昔比。”对于南宋时西湖的繁荣情况,可以概见。此画正真实地反映了当日西湖的景象,使得人们依然仍能看到七百多年以前的西湖的真面目。

历史传承

  此作无作者名款,根据图上鉴藏印和题跋可知,该画传至清初为梁清标所得,后入清官,乾隆皇帝在画上题诗两次,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等。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夏圭简介

  夏圭(生卒年不详),一作夏珪,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并称“南宋四大家”。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金带。善画山水,属水墨苍劲一派,喜用秃笔,下笔凝重,继承发展了李唐的大斧劈皴。取景简练,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与马远有异曲同工之妙,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