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合璧卷《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

书画合璧卷《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

吴镇;赵仲穆;吴楚东;王冕;钱惟善等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1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2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3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4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5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6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7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8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09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0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1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2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3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4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5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6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7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8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19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0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1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2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3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4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5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6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7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_28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局部 (1)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局部 (2)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局部 (3)
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局部 (4)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35299×1514像素(72 DPI)

文件大小:76.56 MB

下载格式: .png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

作品作者:吴镇;赵仲穆;吴楚东;王冕;钱惟善等

创作时间:元代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卷在明代张丑的《清河书画舫》中有记载。书中《午集》部分提到:“梅道人的《野竹居图卷》,是纸本水墨画,用笔洒脱随意,却充满天然意趣。”根据题跋内容,可知这幅画是为陶南村(陶宗仪)所作。卷后附有十几人的诗和跋,其中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从钱惟善开始,到王冕结束。书中还有小注说明:“此卷原藏于震泽王氏家族的张青父处。”所谓“草草而成,极有天趣”的评价,确实十分中肯。

钱惟善、王冕等人的题跋原本是写在不同的纸上,装裱时可能调整过顺序。梅道人在卷后补画的墨竹和重新题写的长诗,尤其精妙绝伦。陶宗仪,字九成,著有《南村诗集》《辍耕录》《说郛》等书,声名显赫,东南地区的书画家多与他交往。这幅卷轴上的题跋汇集了当时文坛的众多名家,绝非偶然。

从卷首赵仲穆的题字,到卷末朱竹垞的跋文,连同梅道人在内,共有十五位书画家的墨迹,分布在十三幅纸上,多用藏经笺书写,实在值得珍赏。这幅卷轴在嘉庆年间被收入宫廷,编入《石渠宝笈三编》,题签为“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溥仪在离开皇宫前,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这幅画转移出宫,此事记录在故宫遗留的《赏溥杰书画名单》中。

竹居及元人詩畫

作者:吳鎮;作者印記: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畫竹及元人詩畫

釋文:吳楚東南氣候清。此君貞節范長生。月中忽見雲留影。雨外不聞風作聲。老鶴夜寒驚露下。蟄龍春煖聽雷行。去年記得毰毸上。萬葉一秋天地輕。天幨子。

小橋流水路縈紆

作者:王冕。釋文:小橋流水路縈紆。竹裏茅茨是隱居。慷慨不同時俗輩。清高多讀古人書。好山入坐情無限。明月穿簾興有餘。我亦山陰舊谿曲。一庭瀟酒政相如。王冕題於西湖之巢居閣。庚寅(一三五0年)龝七月朔日也。

長揖上官歸舊廬

作者:錢惟善。釋文:長揖上官歸舊廬。此君無恙碧窓虛。平生詩瘦寧無肉。終日神清為讀書。秦地沃饒稱陸海。晉人曠達愛林居。遠遊一一觀殊勝。雪後山陰恐不如。曲江錢惟善。

萬竹連雲著此身

作者:汪澤民。釋文:萬竹連雲著此身。下開三逕四無鄰。深居自有閑風月。不用敲門問主人。汪澤民叔志。

濛濛烟雨篔簹谷

作者:曹道振。釋文:濛濛烟雨篔簹谷。中有詩人結茅屋。春風一徑入踈籬。新綠亭亭森萬玉。平生我亦王子猷。何當卜築依林丘。此君風致政不俗。莫說渭川千戶侯。延平曹道振。

君家元愛菊

作者:應才。釋文:君家元愛菊。卻向竹間居。蒼雪飄雲外。綠烟生雨餘。一庭交翠草。萬卷殺青書。我欲賦淇澳。清風還穆如。錢唐應才。

溪上林深處士家

作者:蔣堂。釋文:溪上林深處士家。參差十畝翠成霞。書聲夜夜三更月。鶴夢驚迴石逕斜。蔣堂。

地仙居處萬竿齊

作者:王漸。釋文:地仙居處萬竿齊。四面青山水一谿。畢竟此君高節在。露梢留得鳳凰棲。王漸玄翰。

蕭蕭竹裡屋三楹

作者:衛仁近。釋文:蕭蕭竹裡屋三楹。流水當門淨復明。橋外風清無俗駕。林間月落有書聲。翠旄團影瑤琴潤。粉節飛香石几橫。我欲從君謝塵鞅。結廬松下過餘生。衛仁近再拜。

溪上人家愛此君

作者:陶凱。釋文:溪上人家愛此君。森然蒼玉伴閑身。不知門外東流水。但見青山似故人。天台陶凱謹題。

一榻清風滿架書

作者:李德元。釋文:一榻清風滿架書。煙稍露葉埜人居。從教蒼玉堪棲鳳。未擬逃名與世踈。北平李德元。

墨竹

作者:吳鎮。作者款識:天台陶九成來遊醉李。一日會余精嚴僧舍。因出竹居詩軸相示。索寫墨竹一枝以娛。遂書松雪詩云。我亦有亭深竹裏。也宜歸去聽秋聲。至正九年(一三四九年)冬十一月望日。時李景先同發一咲。梅花道人戲墨也。 印記:梅花盦、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野竹絕可愛

作者:吳鎮。釋文:野竹絕可愛。枝葉扶疏有眞態。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罅。虛心抱節山之阿。清風白雨聊婆沙。渭川淇澳風煙多。梅花道人戲墨。為九成作野竹居。至正己丑(一三四九年)冬十一月望。梅花道人再書也。印记: 梅花盦

题跋

引首趙雍引首篆書:

竹居(篆書)。仲穆(行書)。印記:仲穆。

黃瑾拖尾一楷書題跋:

南村陶九成先生竹居詩一卷。皆元季文雄詩伯名筆書畫。今雖片楮行墨。猶不易得。而況萃會于此乎。里彥劉汝深。蚤游先生之子南紀門。慮其失守而屬之一展觀。則先朝遺老。南村雅望。如可想覿而浥其清風已。豈不快人目之所未覩哉。向使不屬有知。則為風雨蟲鼠之所毀敗而淪於覆瓿也久矣。惡能十襲秘寶而藏之乎。是亦南村之一幸也耶。成化丙申(一四七六年)。海人黃瑾跋。印記:養性、山谷後人、文美。

朱彝尊拖尾二行楷書題跋:

吾鄉梅花衲。畫竹如箭藁。但留煙雨叢。不必定娟好。一叟南邨來。林泉互幽討。為寫徑尺圖。籬落皆意造。兩書至正年。其體近章草。題句十一翁。一一盡遺老。我友澱湖漘。竹居等鄰保。眞蹟儲篋中。啟示藉文繅。孟夏風始薰。新篁小亭抱。彷彿秋聲聞。可以除熱惱。道人述松雪詩有歸聽秋聲之句。故及之。康熙庚辰(一七00年)四月。過雅山書屋。書崖長兄出梅花道人竹居圖見示。漫題十韻於後。竹垞朱彝尊。時年七十有二。印記:彝、尊、史官。

羅家倫拖尾三草书题跋:

此卷見明張丑清河書畫舫著錄。其午集所載云。梅道人野竹居卷。紙本水墨。畫草草而成。極有天趣。按題識蓋為陶南村作。後有詩跋十餘人。大半多名士。始於錢惟善。訖於王冕。又小注云。此卷在震澤王氏張青父。草草而成。極有天趣之語。允為定評。錢王諸跋原係分紙寫就。裝裱時當可更動次序。梅道人補作墨竹及重題長句。尤為精妙。陶宗儀字九成。著南村詩集輟耕錄說郛諸書。聲名籍甚。東南書畫家多與交遊。此卷題識集一時文壇之盛。良非偶然。自趙仲穆書端。至朱竹垞跋後。連梅道人在內。計書畫家十五人。紙十三幅。多屬藏經箋。實可寶玩。此卷於嘉慶朝入宮。編入石渠寶笈三編。題箋為元人合筆陶九成竹居詩畫。溥儀於出宮前。以賞溥傑名義。移置宮外。見故宮所存賞溥傑書畫名單中。三十四年日本關東軍投降。偽滿皇朝瓦解。此卷復散入民間。流徙來台。幸免浩劫。爰誌概略。以告來茲。

印记资料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半印不辨)
收傳印記   天都陳生(重五。一方全。餘皆半印。)
收傳印記   世家(半印)
收傳印記 羅家倫 志希定鑑(重一)
收傳印記   書崖珍柲(重三)
收傳印記   陳氏家藏(重二)
收傳印記   筆歌墨舞(半印)
收傳印記   新安陳氏家藏之章(重五。一方全。餘皆半印。)
收傳印記   觀齋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宜子孫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鑑賞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寶笈三編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