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

沈周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1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2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3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4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5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6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7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8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09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10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11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卷》_12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1)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2)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3)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4)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5)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6)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7)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8)
沈周行书《书中秋诗》局部 (9)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28317×26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113.03 MB

下载格式: .png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明沈周书中秋诗

作品作者:沈周

创作时间:明代 /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

原作尺寸:本幅31.9x232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沈周书中秋诗,卷,沈周,行书,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本幅31.9x232厘米、引首30.8x92.2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弘治丙午(一四八六)中秋前一夜,沈周与浦舒菴祝允明及家中子侄七人赏月,曾有十四夜月图并诗,归沈周之友虞山孙艾。今由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为沈迹传世之精者。此卷书同一诗,时间为己酉(一四八九)八月望后,地点在双峨楼。按波士顿藏画并无年款,系据诗中「舒菴与我六十人」而定为一四八六。据文徵明题沈文两先生合卷,是年征明谒周于双峨僧舍,周正作长江万里图,征明歆羡之。周不欲征明以艺事得名,然自此每与征明论绘事。是年周六十三岁,征明二十岁。

繁体釋文

八月十四夜同浦舒庵賞月。少年漫見中秋月,視與常時不分別。老來珍重不易看,每把深杯戀佳節。老人能得幾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古今換人不換月,舊月新人風馬牛。後生茫茫不知比,年年見月年年喜。老夫有眼見還同,感慨滿懷聊爾耳。今宵十四已爛然,七客賞爭天下先。庭空衣薄怯露氣,深檐穩坐仍清圓。東風軋雲輕浪作,驀把太清渣滓却。浮雲雖欲忘吾人,壺中有酒且自樂。舒庵况是吾故人,酒政有律無譁賓。遞歌李白問月句,自覺白髮欺青春。青春白髮固不及,且把酒波連月吸。舒庵與我六十人,更問中秋賒四十。弘治己酉(一四八九年)八月望後。書于雙峨樓長洲沈周。

简体释文

八月十四夜同浦舒庵赏月。少年漫见中秋月,视与常时不分别。老来珍重不易看,每把深杯恋佳节。老人能得几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古今换人不换月,旧月新人风马牛。后生茫茫不知比,年年见月年年喜。老夫有眼见还同,感慨满怀聊尔耳。今宵十四已烂然,七客赏争天下先。庭空衣薄怯露气,深檐稳坐仍清圆。东风轧云轻浪作,蓦把太清渣滓却。浮云虽欲忘吾人,壶中有酒且自乐。舒庵况是吾故人,酒政有律无哗宾。递歌李白问月句,自觉白发欺青春。青春白发固不及,且把酒波连月吸。舒庵与我六十人,更问中秋赊四十。弘治己酉(一四八九年)八月望后。书于双峨楼长洲沈周。

题跋

张瑞图引首行书

静月。印记: 瑞图之印、白毫庵主。

宋鸿本幅草书

宋鸿草书《题跋沈周行书中秋诗》

奉和启南先生玩月歌。 一年几见当头月,况与平时有□别。 烁彩腾波以挂空,何人不赏中秋节。 连宵绝翳是今秋,万里无云玉镜留。 宫中窃药闻羿女,畏风犹喘似吴牛。 人生焉得常如此,时有忧愁少欢喜。 举杯见月当尽欢,拍手高歌亦复耳。 我今坠地逆旅□,得失宁知谁后先。 持斧不烦修月户,当轩喜得共清圆。 片云吹来翳复作,□感使之不可却。 暂蒙何损太阳明,陋巷箪瓢不改乐。 平分风月我何人,偶与山川作主宾。 浩歌春江花月句,长风起浪和阳春。 阳春白雪人难及,手扪三山连海吸。 从今还赏六十秋,我至明年六(点去)四十。 方崇祯戊寅春三月,偶得此歌于延陵市上,恨乏一图配之。至中秋后五日,从友人□复得是图,遂成合璧。喜而走笔和之,第珠玉在前,觉我形秽耳。同邑后学宋鸿识。印记: 宋鸿之印、五噫斋、五噫居士。

作者印记

启南。

收藏著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4。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936。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