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高清图片下载

郭熙《关山春雪图》轴

郭熙《关山春雪图》轴

郭熙 /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宋代山水画高山流水房屋瀑布岩石流水树枝山峰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3600×11877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71.54 MB

下载格式: PNG / ZIP

作品名称:宋郭熙关山春雪图

作品作者:郭熙

创作时间:北宋 /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2年)

原作尺寸:179.1x51.2厘米

作品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关山春雪图_01郭熙关山春雪图_02郭熙关山春雪图_03郭熙关山春雪图_04郭熙关山春雪图_05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1)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2)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3)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4)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5)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6)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7)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8)
郭熙关山春雪图高清大图局部 (9)
——

作品简介

——

  宋郭熙关山春雪图,轴,郭熙,宋神宗熙宁八年(1072年),绢本,179.1x51.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约一0二0-一0九0前后),河南温县人,字淳夫,神宗朝御画院艺学。工画山水,师法李成,而能自放胸臆。另创影壁山水一种,即后世塑壁山水。又精绘画理论,著有「林泉高致」一书,专论山水画。郭熙山水深得李成真传,小变其法,蟹爪树枝与云头皴法是其特色。此幅林木寒肃,山头峻厚,情景极佳。

内容

  该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巍峨,巨大的山体覆盖住了画卷的上部,起伏雄伟的山峰上树木茂密,山腰之中,有几间屋舍,画家用工笔画出屋舍,使之与粗犷的群山形成对应。小屋旁边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画面更加传神与生动。

背景:郭熙在画院任“艺学”时,画了许多得意名品。《关山春雪图》与《早春图》作于同一年(熙宁五年,1072年),应该都是此时身在画院中的手泽。署款日“熙宁壬子二月奉王旨画关山春雪,臣熙进”,证明是画成进御。

  画中描绘峻峭奇险的深山大壑,覆盖着皑皑白雪:远处峭壁险崖,有的山势陡峭,有的高远突兀,远处左侧一山峰似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气势雄奇,山巅处炯云缭绕,迷雾茫茫。岭头和山谷处,杂木丛生,山石表面处积着厚雪,闪着亮光:中部山石嶙峋,高山环抱着山间的平地,在山腰间平地上,座落着屋宁、古寺、楼阁,掩映在山谷和丛林之中,隐现可见。古寺幽然独处,给人们一种寂然寞然的境界之感。近处为巨岩纵横其间,古木、杂树由山缝处挣扎生长,稍往上为山腰,险崖向左倾斜,旱险势状。

作者款识

郭熙本幅隶书: 熙宁壬子(1072年)二月,奉王旨画关山春雪之图。臣熙进。

印记

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一印不可辨、御书(半印)。

主题

山水、冬景(雪景)、春雪、溪涧、湍泉、瀑布、寒林.枯树、松、柏、台阁、水利、水车。

技法

界画、皴法。

收藏著录

该图曾入藏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故宫书画录》卷五,《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页1393。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53-54。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215-216。

赏析

  该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嵯峨,峻厚的山峦和茂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合,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

  此图画法与《早春图》也大致相近:雪景山石皴法比较简略,而树木与楼阁画得比较细密,使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雪”的意境。此图近景的卷云之石与远景的陡峭高峰,又是一种颇有构思处理,作者采取一反常态的做法,以远景取代平远景,多高远景的构思、图中所作的远山陡峭,这正是他有意作突兀的一种处理。远景山势陡峭突兀与中景平整庙了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以此来阐述他“高远之色清明”、“高远之势突兀”的画论,深暗的丛林和洁白的雪山又形成色比的反差,断续的泉水与坚固幽谷亦形成动静节奏的反差,这种鲜明的对比的手法,在此图中运用得得心应手。至于树木画法,画中树木枝干伸展如鹿角、如鹰爪,在雪山映衬下更显瘦硬,积雪的山地露出苔点,低凹处用淡墨勾染,因是春雪覆盖,初春落雪即融,所以石面嶙峋崎岖之感自然淡薄了些许,恰恰表现了北方初雪即将消融的景象。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关山春雪图》虽名日春雪,其实却也还属冬景。惨淡者以嶙峋与白茫茫一片出之,“如睡”则以寂静无声出之。阴暗的天穹,山石的厚积新雪,古寺的幽然独处,都是一种寂然寞然的境界。谓为惨淡可,谓为如睡亦可。非苍茫非雄肆非茂密葱茏非浅草新绿,是一种万籁皆寂悄然无声的气氛。这种气氛,与《早春图》的格调是截然有异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寒林中的楼阁、断续的流泉,给这静寂奇险的山林带来了生气,也给观众以感情上的慰藉。画面动、静的对比,深暗的丛林和洁白的雪山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节奏,大片空白和水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朦胧迷茫,耐人寻味。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