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宋郭熙寒林图,轴,郭熙,153x98.8厘米,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冬日空旷的堤岸一角,枯树林立,伸展如蟹爪般的枝梢。前端一株高大的古柏拔地而起,虬枝翻转,状若偃盖。远山数叠,形势低平,地面和山头都积了一层深雪,坡脚斜斜交错,逐渐没远方。天际空阔窅黯,益发显出一股萧瑟幽森的气氛。 用凹凸起伏的线条勾勒树的轮廓,再用墨线,悉心皴出缕缕细纹,树干上端与枝梢略抹一道白线,或点缀白粉,以写雪意。远山不皴,以深浅墨色烘染,天空约占半幅,渲染深墨,反映出被雪覆盖的地面与山峦。构图以寒林为主景,置于画面左半幅,背山简略,以平远法表现,藉以衬托近景寒林高大挺拔的身影。 十至十一世纪,北方画家间有一类以「平远寒林」或「山水寒林」为主题的山水画,论者认为这类画题一方面延续唐代水墨「山水树石」、「松石山水」传统,另一方面与华北特有的地方景观有关,成为华北山水画的主题之一,描写形式也有一定的格局。平远寒林的代表画家首推五代时期的李成(919--967),宋人形容他的画风特色是: 「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郭熙(十一世纪后叶),河南温县人,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任画院艺学。善山水,画法学自李成,而能树立一己的面貌。本幅旧传为郭熙所作。画中林木,业已落叶凋零,仅存如龙舞爪般的老干枯枝,与残馀点点绿叶的斑驳古柏,挺立在孤孑突兀的坡土上,有种萧瑟严寒的气象。画法上无论画树或山石,用笔都遒劲有力,墨色层层渲染,加重了灰黯的天空,衬白了寒雪,更显得景物萧条荒远。
此幅无作者款印,清宫著录归为宋代郭熙(活动于十一世纪),不过从画的主题来看,应属于李成的平远寒林一系。从树与坡石的画法已约略有形式化的倾向来看,可能与十三世纪南宋末到元代初年间仿古山水画风有关。
郭熙不专以画寒林著称的,但这方面也具有相当的造诣,他曾在宋宫钦明殿中图绘《松石平远图》,可惜未流传至今,此幅寒林图无作者款识,曾经清宫收藏,虽不能断言出自郭熙之手,但作为李郭传派的宋代优秀作品当无疑义。
《宋郭熙寒林图》于双幅拼成的立轴上画古柏一株,旁衬以寒林枯木,古柏老干虬枝,寒树木叶尽脱,二者各具姿态,鲜明地写出了柏树历经岁寒不凋的品格。
印记
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真赏、丹诚、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珍秘、宜尔子孙、公、信公真赏。
主题
山水、冬景、树木、寒林.枯树、树木、柏 树。
技法
无皴。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页1394。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53。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