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高清图片下载

郭熙《早春图》轴

郭熙《早春图》轴

郭熙 /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山水画宋代山峰流水岩石春景枯树楼阁树枝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6000×8916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483.41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郭熙早春图

作品作者:郭熙

创作时间:北宋 /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

原作尺寸:158.3x108.1厘米

作品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早春图》高清图片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1)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2)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3)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4)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5)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6)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7)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8)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9)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10)
郭熙《早春图》高清大图局部 (11)
——

作品简介

——

作者款识

郭熙本幅:早春壬子年(1072年)郭熙画。 印记: 郭熙笔。

题跋

清高宗乾隆帝本幅行书题跋《早春图》:
清高宗乾隆帝行书题跋《郭熙早春图》
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乾隆己卯(1759年)御题。印记: 乾隆宸翰、内府书画。

印记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石渠继鉴。

收传印记:明昌御览、司印(半印)、真赏、珍秘、丹诚、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宜尔子孙、东平、阿尔喜普之印、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九如清玩、也园珍赏、道济书府、仲雅、善卿、肃斋。

主题

山水、春景、早春、溪涧、湍泉、瀑布、寒林.枯树、松、行旅、茅草屋、亭 、篷舟、山径、江河、孩童、渔夫、船夫、百姓、寺庙 、桥。

技法

皴法、卷云皴。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642;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52-53;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213-214。

早春图简介

宋郭熙早春图,轴,郭熙,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158.3x108.1厘米,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背景:北宋的山水画坛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位人物——李成。在当时被称为“古今第一”,李成的山水画充满了文秀的气质,李成用墨笔法精微,画松树用攒针,松针尖锐有力,枝干笔直劲挺,给人以正直、雅致的美感。他惜墨如金,喜用淡墨,继承了荆浩的“墨淡野云轻”的一面,他的画面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平远之特色,也有着烟雾弥漫之态。五代、北宋山水画家大多数都爱画寒林枯枝,李成画树也同样如此。荆浩和关仝画寒林枯树使用的是唐以来的鹿角画法,树枝轻佻向上扬。李成不仅用鹿角画法,而且还善用蟹爪法,树枝向下出枝,枝干虬屈,缠绕长长的细藤条,笔法更为精妙一些。李成画山石带有卷曲圆润的柔性美,用笔和荆、关、范直笔铁勾不同,画石渲染少,皆用瘦硬的线条勾出轮廓,再加以清晰的小线条皴写,郭熙主要继承李成的画法,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具有很好的体现了这些艺术特征。 煦宁五年(公元1072年),宋神宗大力扶植王安石变法,画面的立意似乎也体现出作者居于画院显位,画家在变革时代的激动和对复兴国家的无限期盼,因此,此画作不仅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早春,也可以说是变法的早春,是大宋王朝的早春之梦。

  《早春图》是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完成于公元1072年(壬子年),是郭熙存世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郭熙(约1023-约1085),河南温县人,活跃于11世纪,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为翰林图画院艺学,擅长山水画,著有《林泉高致》一书,该书是中国画史上讨论山水画的重要理论著作。

  《早春图》描绘了初春时节瑞雪消融、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画作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衔接中景“S”形扭动的山石,隔著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

  郭熙在《早春图》中运用了他独特的技法,山石多用“卷云皴”,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理,形状如同卷曲的云块。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这是继承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画作构图有着对称性的安排,但在秩序感中又充满了韵律的变化。藉着墨色深浅所营造出来的光影效果,为山水增添了空间的奇幻感。舟樵行旅等活动的加入,进一步将意境转化为一个生机处处、可游可居的神奇所在。这些表现都可以从郭熙的《林泉高致》一书中得到理论上的印证。

  《早春图》成功地在巨大山水构图中展现了春景的生机。顺著画面中央轴线,蜿蜒布列的岩块、巨松、主山、远峰,连成充满能量的山体动势。运笔用墨细腻,描绘画中的人物活动,营造出得以居游的景致。此画作不仅是郭熙传世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山水画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体现了郭熙在山水画领域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早春图》通过精湛的技法和巧妙的构图,展现了初春时节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机,是郭熙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北宋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赏析

  《早春图》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早春图》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早春图》描写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描绘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

  画中的主体为呈“S”状盘旋的巨大山峦,与左右峰峦结合。主峰结顶一笔施以浓墨,形成上有盖、下有承、左有据、右有倚的高低起伏之势。山体多石而少土,是典型的北方大山。

  画中出现的大面积水域有三处,分别在画面左上方以及下方左、右;此外还有多处泉瀑。画面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湖泊,皆有渔人停舟登岸。左边有一妇人怀抱婴儿,手牵着一个黄发垂髫的小童,妇人回首望着身后挑担的男子,而童子则似乎被前方欢脱的黑色小狗所吸引而趋步向前,一幅春游欢愉的还家场景。画面右边则是两个正准备登岸的男子,左边的男子手中拄着竹篙,抬头好似凝望着眼前的高山,这便是“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右边的男子则低头摆弄渔网,船上依稀可辨鱼篓等物,春江水暖渔人先知。在两男子上方,还有垂瀑三叠,是春来解冻的清流,源头活水,寓示勃勃生意。与画面中其他处多枯枝不同,此处树木已发出嫩芽,虽没有江南春来常见的桃柳相映,却可以从山中焕发出的袅袅春雾中嗅出一丝冬去春来的暖意。

  画幅中的第三处水域位于画面左边的被虚化的远山与层层淡墨渲染的天空中间,随着一淙泉水缓缓流下,使得观者的目光随着流水为栈道上的行旅及樵夫的身影停伫,三人之间因前方男子的回首而产生互动。正是透过他们进山的脚步,我们“自山前而窥山后”,得到“深远”的视觉效果。纵观画面,正在活动着的共有三组9人,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人的渺小与山的伟岸。

  这幅画作是在描写瑞雪消融,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

  主题

  画上自题“早春”,画的是初春瑞雪退去,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画家并没有表现早春明显季节特征的景象,比如树木抽出嫩芽,柳树等等。由于没有着色的边界的限制,故在特别适合虚实相接的地方,墨色富有层次,更能体现空灵缥缈的感觉。画家让读者看见早春山间蒸气慢慢的向上升腾,暗喻了寒冷还未完全褪去,解冻转暖,山峦在动,生命仿佛忽然被叫醒,有一种朦胧的光笼罩着,所有的生命正要透出一点点生命讯号其实是春天最美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画家高明的地方。

  构图

  《早春图》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巨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弯曲的山石,远山隔着云雾,最主要的山峰居中,紧挨着深渊,溪水在谷间流淌,深山中有宏伟的建筑楼阁,悬崖上有瞭望的草亭,左侧平坡有渡船岸归的路人,人与远山之间遥之千里,这幅画实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

  《早春图》整体采用了S型构图的布局,整幅画面呈现出弯曲向上的曲线,具有很好的纵深感。山脉是曲折蜿蜒的,画中并没有出现完整的峰峦雄伟的高山大壑,烟雾笼罩着半山腰使远处的山峰产生一种向上升腾的趋势,更加突出山之高耸与气势。画家对水云的处理,大面积的接近于留白,中景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十分平静,画面中没有明确形状的云,被一片雾气笼罩,晕染地相当的巧妙,慢慢的覆盖与散开,远山随着中景的山头的水汽渐渐隐去,拉开了空间距离,纵深感很强,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郭熙长于作大幅,善于表现高远、深远、平远空间和四时朝暮的变化,其构图奇变、画面内容之丰富的特点,在此幅画中尤可得见。《早春图》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气势浑成,情趣盎然,为观者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形象

  层楼高阁格外的引人注目,建筑宏伟壮丽,结构复杂,造型准确,画工精密,线条极见功力。面中共有13个人,共有5条山路通向建筑,人物之间相互形成独立的小组合,彼此呼应,道路之间也是相通的,可以衔接起来,使得整幅画面融会贯通。人物和建筑之间也是彼此有联系的,人物虽然非常小,但放大之后人物的身份完全看的出来。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其意境美和人性美,仿佛身临其境。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家徐建融:主峰巍峨突显,低山依次远近铺展,各有顺序。远有深壑、岚烟、奇峰,近有丛林、峭壁、秀水,山水中有道路、桥梁、楼阁、院落。幽深重复的景致体现了高远、深远和平远的境界。主峰突兀而清明,烟霞横断山腰,是谓高远;中景曲折而重晦,丛树掩映楼阁,是谓深远;近景冲融而飘渺,水色净洗岚光,是谓平远。“可行、可居、可望、可游”,令人想起苏东坡《郭熙画秋山平远,潞公为跋尾》:“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画法

  蟹爪枝

  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每一山峦上的树木有主有宾,疏密有致,姿态各不相同。树木在整幅画面中相互联系,起到点缀画面的作用,草书笔法,树枝像鹰爪,蟹爪,松叶细的像针攒聚在一起,对树木的处理,通过笔意之灵动使得浑厚淋漓的山石背景与虬枝之精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注重用笔的提按轻重状态,体现了北方画派好作枯树寒林的荒寒苍古的画境。

早春图局部▲早春图局部

  卷云皴

  石头奇特形状像鬼脸,画石皴法多用淡墨,圆笔侧锋,用笔要求执笔运腕多取圆转之意,多着意于按,在按中求提,笔意随山石形势而相应变化,笔势的随笔峰的聚散浓淡枯湿状态而随机刻画,石头的皴法是卷云皴,作者刻画山石轮廓,线条粗阔扭曲,运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渲染开来,形状像卷曲的云块。画中山石以抑扬顿挫、粗细有变十七的墨笔勾勒,皴法多用“舌坛皴”,挥洒恣意,具有干湿浓淡的效果;有的石头形状奇特像鬼脸,而远山又“多正面,折落有势”。整幅画用笔劲健、精练,笔法生动多变,用墨清润秀雅,气格幽静清旷而又浑厚。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