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古籍

唐律疏义(唐·长孙无忌)

唐律疏义(唐·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 / 唐代

史部政书类唐代四库全书

文件下载

古籍下载

文件大小:67.37 MB (共10册)打包下载

下载格式: PDF / ZIP

古籍名称:唐律疏义

古籍作者:长孙无忌

成书时间:唐代 / 清代编纂

史部·政书类古籍,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PDF,本书共30卷,拆分为10册数字本PDF文件下载。

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1)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2)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3)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4)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5)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6)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7)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8)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9)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10)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义》 (11)

  故唐律疏议序

  臣无忌等言:秦以前,君臣通称朕。尚书虞书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曰:「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则是臣于君前尚称予也。秦制,天子称朕,臣下称臣。汉以后因之。唐仪制令,皇太子以下,率土之内,于皇帝皆称臣。唐本传,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渉书史。始,高祖兵渡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乃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之兄也。因辅政,与李勣等一十九人撰成律疏,上表以进。

  臣闻三才既分,法星著于玄象。

  易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晋天文志,太微帝座,南蕃中二星曰端门,东曰左执法,廷尉之象也;西曰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也。又,贯索九星,贱人之牢也。牢口一星为门,欲其开。九星皆明,天下狱烦;七星见,小赦;六星、五星见,大赦。动则斧锧用,中空则更无。又,亢四星,天子内朝,緫摄天下,奏事,理狱,录功也。又,参伐十星,主斩刈,又为天狱。此言自天地人既分之后,则刑法之星上著于天文也。

  六位斯列,习坎彰于易经。

  易八卦,三画每卦之上各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则每卦六画,初二三四五上,为六位。易说卦,六位而成章。习坎卦,体坎上坎下,为重习也。坎,阴也,陷也。上六,系于徽纆,寘于丛棘。重坎至于上六,阴之极,陷之深,故有刑狱之象,如系之徽纆,而寘于丛棘之中也。又,尔雅释言,坎,律,铨也。郭璞注,坎卦主法,法律皆所以铨量轻重也。

  故知出震乘时,开物成务。

  易说卦,帝出乎震。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系辞曰:「开物成务。」王弼注:「易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

  莫不作训以临函夏,垂教以牧黎元。

  训亦教也,函方也,方夏中国也。文选七命曰:「函夏谧静。」书序曰:「足以垂世立教。」牧养也,左传曰:「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黎元,民也,黎黑,犹秦言黔首也。汉文纪,元元之民,师古注,元元,善意也。光武纪,黎元所归,黎庶也。元元犹言喁喁,可矜之辞。

  昔周后登极,吕侯阐其茂范。

  周穆王享国百年,命吕侯为司寇,作书训夏赎刑,以诰四方,名吕刑。阐,开茂大范法也。

  虞帝纳麓,皋陶创其彝章。

  舜典,纳于大麓,孔安国注,麓,录也,尧使帝舜大录万机之政。大禹谟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于正,汝作士,明于五刑。」创始制也,彝,常章,典也。

  大夫之述三言,金篆腾其高轨。

  左传昭公十四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一也。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从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寛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以寛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夫。」金篆者,秦以前未有隶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铸之锺鼎,而纪其功也。轨,车辙已行之迹,腾,表异之也。言大夫议刑之三言,可以著之金篆,而表其已行之迹也。

  安众之陈九法,玉牒播其弘规。

  魏文侯师于里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又汉相萧何更加悝所造户、兴、厩三篇,谓九章之律,是为九法。玉牒者,文选广絶交论书玉牒而刻锺鼎。又魏都赋,极栋宇之宏规。规者,所以为圆法度之器也。言萧何安众之陈九法,可以书之玉牒,而播扬其宏大之规也。

  前哲比之以堤防,往贤譬之以衘勒。

  前汉刑法志,制礼以止刑,犹堤防溢水也。后汉虞诩曰:「刑罚者,人之衘勒也。」

  轻重失序,则系之以存亡。

  白氏六帖刑法门,议论轻重之序,愼测浅深之量,言用刑轻重失其序,则系民命之存亡。

  寛猛乖方,则阶之以得丧。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寛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寛难。」疾数月而卒,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寛。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蒲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蒲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寛则民慢,慢则紏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寛。寛以济猛,猛以济寛,政是以和。」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阶,所由之梯阶,言寛猛乖其方术,则由之而有得失也。

  泣辜慎罚,文命所以会昌。

  刘向说苑,禹出见辜人,问而泣之。史记,夏禹名文命。文选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

  斮胫剖心,独夫于是荡覆。

  书泰誓,今商王受,斮朝渉之胫,剖贤人之心。冬月见朝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纣曰:「吾闻贤人之心有七孔,剖而观之。」又曰:「独夫受。」孟子曰:「残贼之人,谓之独夫。」荡覆也,言纣为周武王所灭也。

  三族之刑设,祸起于望夷。

  周罪人不孥,谓罪止其身,不及其家之人。秦始作夷三族法,谓父族、妻族、母族也。望夷宫,名,赵高令婿阎乐弑秦二世之地。谓秦因设三族之刑而身弑国亡也。

  五虐之制兴,师亡于涿鹿。

  史记,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虐莫能伐。应劭曰:「轩辕黄帝时,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遂作五虐之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銊,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轩辕乃徴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服䖍曰:「涿鹿,山名,在涿鹿郡。」遂擒杀蚩尤,身首异处。

  齐景网峻,时英有踊贵之谈。

  时英指晏子而言。晏婴字平仲,事齐景公。左氏传,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辞。景公曰:「子居近市,识贵贱乎?」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踊,刖者之屦也,言受刑者多,故踊为之贵也。

  周幽狱繁,诗人致菀柳之刺。

  毛诗小雅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也。

  所以当涂抚运,乐平除惨酷之刑。

  魏阙当涂高,乃汉末曹氏代汉谶语。当涂抚运,言魏应运而为君也。魏司徒王朗字景兴,封乐平侯。时锺繇上疏,欲复肉刑,诏令公卿共议。朗议以为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夫五刑之属,著在律科,或有减死一等之法,不死即为减。施行已久,不待远假斧凿于复肉刑,然复有罪次也。前世仁者,不忍肉刑之惨酷,是以废而不用。不用以来,历年数百。今复以之,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巳宣于寇仇之耳,非所以来远人也。议者百馀人,与朗同者多,帝以吴蜀未平,寝。

  金行提象,镇南削烦苛之法。

  晋以金德王天下,故曰金行。提象,言取类于金也。杜预字元凯,为镇南大将军,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定律令既成,预为注解,乃奏之曰:「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故文约而例直,名省而禁简。例直易见,禁简难犯。易见则人知所避,难犯则几于刑措。古之刑书,铭之锺鼎,铸之金石,所以远塞异端,使无淫巧也。今所注皆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使用之者执名例以审趣舍,伸绳墨之直,去析薪之理也。」诏颁行于天下。

  而体国经野,御辨登枢。

  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体国者,营其国之宫城门涂,如身之有四体。经野者,治其野之丘甸沟洫,如机之有经纬。登枢者,北极为天枢,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人君之象,故人君即位曰登极,亦曰登枢。

  莫不崇寛简以弘风,树仁惠以裁化。

  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寛。诗序,风,风也,上以风化下。树立也。易系辞,化而裁之。

  景胄以之硕茂,宝祚于是克崇。

  尚书,命汝典乐,教胄子。胄子,长子也,适子也。景,大也。硕,亦大也。易系辞,圣人之大宝曰位。祚,国祚也。崇,高也。言国家崇寛简,树仁惠,则本支繁茂,国祚延长也。

  徽猷列于缃图,鸿名勒于青史。

  徽,美也。猷,道也。文选赠刘琨诗,加其忠直,宣其徽猷。缃,桑初生之色,即浅黄色也。文选序,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言人君美道具列于图书。鸿名,大名也。前汉司朱旗乃举,东城高灭楚之功。

  朱旗者,《文选·述高纪赞》曰:「神毋告符,朱旗乃举」。

  又汉五年围项羽垓下,夜闻汉军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骑走,是以兵大败。灌婴追斩于东城,言唐之勋德亦高于此也。

  黄銒裁麾西土,建翦商之业。

  《书·牧誓》曰:「武王与纣战于牧野,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王左仗黄銒,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诗·公刘篇》曰:「实始翦商」,翦杀也,言唐之功业亦若此。

  緫六合而光宅,包四大以凝旒。

  六合者,四方上下也。《书·尧典》曰:「光宅天下」,言尧有光明之德,覆天下如屋宅。四大者,老子云:「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礼记·玉藻》曰:「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异域于是来庭,殊方所以受职。

  《文选·李陵书》曰:「死为异域之鬼」。《诗·常武篇》曰:「殊方来庭」。又《文选·东都赋》曰:「殊方别区」。又与陈元伯书曰:「解辫请职」。

  航少海以朝绛阙,梯昆山以谒紫宸。

  大舟曰航。杨雄《夏州箴》曰:「航海三万,东牵其竿」。《山海经》曰:「无皋之南,望胧海」。郭璞曰:「胧即小也」。《文选·与孙皓书》曰:「稽颡绛阙」。《山海经》曰:「昆仑山广万里,高一千里」。《荆州星占》曰:「北辰一名天关,一名北极,北极者紫宫,天主也。天子所居曰宸」,故曰紫宸。

  椎髻之酋,加之以文冕;穷髪之长,宠之以徽章。

  《唐书·儒学传》曰:「贞观中,高丽与百济、新罗、高昌、土蕃等诸国酋长,遣子弟请入国学,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十馀人」。《文选·石阙铭》曰:「椎髻之长」,南越之俗也。又《绝交书》曰:「强越人以文冕」。又《游赤石诗》曰:「况乃令穷髪无毛之地,在北海之北也」。又《贵妃诔》曰:「崇徽章出寰甸」。徽旌旗也,章旒也,言南而椎髻,北而穷髪,皆来朝也。

  涂山之所莫纪,王会之所不书。

  唐初东谢蛮入朝,冠乌熊皮,以金银络颈,身披毛帔,韦皮行縢而著履。颜师古因奏言:「周武王时远国归款,周史集其事为《王会篇》,乃命阎立本图之。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歌九功以协金奏,运七政以齐玉衡。

  《书·大禹谟》曰:「水火金木土糓惟脩,正徳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周礼》曰:「锺师掌金奏」。《书·舜典》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以璿为玑,以象天体之运转,以玉为衡管,横而设之以窥玑,以齐日月五星七政之运行,犹今之浑天仪也。

  律增甲乙之科,以正浇俗;礼崇升降之制,以拯颓风。

  《前汉书》曰:「宣帝曰,令甲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息,息生长也。甲令第一,乙令第二也」。《文选·策秀才文》曰:「民俗浇弛,法令滋章」。《礼记·乐记》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拯救也,颓毁也。

  荡荡巍巍,信无德而称也。伏惟

  《论语》曰:「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又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皇帝陛下,唐仪制令曰:「皇帝,天子夷夏通称之。陛下,对敭咫尺,上表通称之」。应劭曰:「王者有执兵陈于阶陛之侧,臣于至尊不敢指斥,故呼陛下以告之,因卑以达尊之意也」。

  体元纂业,则大临人。

  杜预《左氏传注》曰:「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文选·东京赋》曰:「况纂帝业,而轻天位」。纂继也。《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言天之大以临兆民也。

  覆载并于乾坤,照临运于日月。

  《易·乾卦》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天地合其德者,谓覆载也;与日月合其明者,谓照临也。

  坐青蒲而化光四表,负丹扆而德被九围。

  《汉书》曰:「史丹伏青蒲奏事,青蒲席也」。《尚书》曰:「光被四表」。《礼记·明堂》曰:「天子负斧扆,南郷而立」。斧扆为斧屏风于户牖之间。《诗·长发篇》曰:「帝命式于九围」,九州也。

  日旰忘餐,心存于哀矜;宵分不寐,志在于明威。

  旰,晚也。《蜀志》曰:「诸葛亮上表曰,陛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书·吕刑》曰:「皇帝哀矜庶戮之罔辜」,言唐帝日晚忘食,哀矜无辜。唐李百药曰:「太宗才及日昃,必命才学之士......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