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五代董源江堤晚景,轴,董源,本幅179x116.5厘米、上诗塘4.5x116.7厘米、下诗塘34.2x116.7厘米、全幅307x119.3厘米,本幅绢、诗塘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源(约十世纪初)是南唐时的山水画名家,擅长以江南风景为画题,牛、虎、龙、水也都画得很好。
这幅画据张大千先生的考证,定为董源的作品。史载董源「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北宋时,也是以青绿得名,且山石作披麻皴,都是董源风格的特征。画中绿波粼粼青山高,酒帘静处马蹄轻,一片春意骀荡。本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张大千先生遗赠。
画青山高峻,绿波粼粼,一片春意盎然。前景土坡上则绘乔松耸立,江畔行旅成队,人骑俱刻画精微。 画无款印,下方张大千跋,引述元代赵孟頫记载,定此为五代董源(十世纪)作。董源是江南锺陵(今南京)人,史称其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本幅先以披麻皴表现山石纹理,再藉赭石打底,并层层敷染石绿石青,带有董源遗韵。
绿波粼粼青山高峻,前景土丘松树耸立,江畔行旅刻画入微,经桥堤趋往不远处的旅店。史载董源「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此幅先以披麻皴状写山石,再以赭石颜料打底,层层敷染石绿石青,符合典型的董源画风,故旧订为董源作品,然近代学者考证,此作成画时间约在元代前后。 董源,活动于十世纪初之山水画名家,江南锺陵(今南京)人,所画平淡天真,为文人画宗师。
题跋
溥心畬上诗塘
大风堂供养南唐北苑副使董源画江堤晚景。无上至宝。丙戌(一九四六年)上元。西山逸士溥儒敬题。钤印四:雁在秋天。溥儒。印记: 心畬、西山别墅、溥儒、雁在秋天。
董源山水《江堤晚景图》下诗塘书法题跋-1
董源山水《江堤晚景图》下诗塘书法题跋-2
张大千下诗塘
八年前,予客故都时,曾见此董元双幅画。自南北沦陷,予间关归蜀。数年来,每与人道此,咨嗟叹赏不能自己。去秋东虏瓦解,我受降于南京。其冬予得重履故都,亟亟谋睹此图。经二阅月,始获藏予大风堂中,劳神结想慰此遐年。谢太博折屐良喻其怀。米元章尝论,董元画天真烂漫,平淡多奇。唐无此品,在毕宏上。今世欲论南宗荆关不可复见,遑论辋川。惟此董元为希世宝。予尚有澹设色湖山欲雨图,亦双幅,与此可谓延津之合,并为大风堂琼璧。丙戌(一九四六年)二月既望昆明湖上雪复书。蜀人张大千爰。印记: 张爰、大千居士。
叶恭绰下诗塘
南宗推二祖,巨制睹双珠。晚景余何幸,奇珍世所无。此画诸公赞叹已备,余毋庸赘,但书余暮年获此眼福而已。大千兄来港,出示潇湘图及此,因题。叶恭绰时年六十九。印记: 遐、盦。
庞虚斋下诗塘
北苑真迹传世绝少,而青绿尤为罕觏。此幅设色与唐之小李将军相伯仲,真希世之珍也。丙戌(一九四六年)孟冬,大千道兄出此见示,不胜叹羡。八十三叟虚斋记。印记: 元济之符、虚斋八十以后之作。
张大千下诗塘
近见双幅董元着色大青大绿真神品也。若以人拟之,是一个无拘管放泼底李思训也。上际山,下际幅,皆细描浪纹,中作小江船,何可当也。戊子(一九四八年)十月重游故都,得精笔佳墨,因响拓赵书于上,大千居士。印记: 张爰、大千。
谢稚柳下诗塘
丙戌(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九日,大千居士自故都还蜀,相会于渝州,获睹其新收北苑江堤晚景图。予曩过大千,每为道于故都见此图,其江流林壑之美,有非世传董元笔可得比,并心存目想,十年于兹。一旦终得为大风堂长物,烟云供养比诸球图,因怀故宫藏赵子昂手札,言于都下见董元双幅青绿山水有云,近见双幅董元着色大青大绿真神品也,若以人拟之,是一个无拘管放泼底李思训也,上际山下际幅皆细描浪纹,中作小江船,何可当也,证诸此图无间豪发,盖自子昂迄今,幽晦不彰,垂七百年,幸未坠于尘,流风接武,得与子昂同其兴慨,又不仅于大千健羡云尔。稚柳谢稚。
吴湖帆下诗塘
晚景江堤世已尊,沤波绝调不离群。今知北苑乃宗祖,莫道南宫启法门。龙宿郊民销黯淡,潇湘帝子表晨昏。鹊华衣钵洞庭脉,建业文房细共论。丙戌(一九四六年)仲冬小雪日,大千八兄自蜀来,携北苑风雨起蛰图及此江堤晚景图二巨幛见示,悬梅影书屋中若干日,坐卧其下,欣快万状。知北苑之气象浩瀚会松雪之风神,绝世自有渊源也。兄之压箱富丽,真令人艳羡不置。漫系短章,幸以知己,视我一粲。正之。吴湖帆。印记: 倩盦、万里江山供燕人。
收传印记
至宝是宝、不负古人告后人、别时容易、大千之宝、张氏宝藏、潇湘画楼、球图宝骨肉情、大风堂珍玩、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善子心赏、鉴定真迹、元璞一字树圃、芳林、江氏静学斋藏、梅田江氏菊篱鉴赏书画章、江树圃鉴藏、无妙世玩、清赏、近圣居鉴赏章、宣和(半印)、政和(半印)、司印(半印)。
鉴藏宝玺
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
主题
山水、房舍、篱笆、鸡、奇石、稻草堆、鸡笼、百姓、行旅、栏杆、亭、瀑布、云、台阁、松、桥、酒店、酒帘、鹿、船、侍从、琴、马。
技法
工笔、写意、皴法、披麻皴、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