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高清图片下载

传董源《龙宿郊民图》轴

传董源《龙宿郊民图》轴

董源(传) / 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源五代树丛山水画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6808×8542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49.15 MB

下载格式: PNG / ZIP

作品名称:五代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

作品作者:董源(传)

创作时间:五代

原作尺寸:本幅156x160厘米

作品材质:本幅绢、诗塘纸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源《龙宿郊民图》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1)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2)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3)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4)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5)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6)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7)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8)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9)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10)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11)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12)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13)
董源《龙宿郊民图》局部 (14)
——

作品简介

——

五代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轴,本幅156x160厘米、诗塘30.8x159.8厘米,本幅绢、诗塘纸,董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源,字叔达,锺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在南唐任北苑副使,擅画江南山水。他所创的披麻皴,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极为深远。龙宿即天子所居,郊民谐音骄民,合起来即首都居民之意。画中所绘也许是春天的迎神赛会。世传董源画法有两种:一学王维水墨,一学李思训青绿设色,此画属第二种。创作年代虽较迟于董源,但仍保存了早期山水画带有叙事内容的特色。

黄公望画风师承赵孟頫,再上追董源、巨然。此件〈龙宿郊民〉正与元代流传之董源山水面貌相关。董源活动于十世纪,南唐锺陵人,所画山水分水墨与著色两类。画作采俯瞰角度,山体造型浑圆,山际树丛繁茂,呈现山水蓬勃生机。画中活动或说是夏日祈雨或称迎神,仍难论断。此画近景树林型态,与元代描绘董源风格的手法相近,虽难上推为宋人之制,但应是黄公望所见的董源设色山水面貌之延伸产物。

题跋

董源《龙宿郊民图》诗塘书法题跋
▲董源《龙宿郊民图》诗塘书法题跋

董其昌

董北苑龙宿郊民图真迹。董其昌鉴定。

董其昌

龙宿郊民图,不知所取何义,大都箪壶迎师之意,盖艺祖下江南时所进御者,名虽谄而画甚奇古。

董其昌

余以丁丑年三月晦日之夕,燃烛试作山水画,自此日复好之。时往顾中舍仲方家,观古人画,若元季四大家,多所赏心,顾独师黄子久,凡数年而成。既解褐,于长安好事家借画临仿,惟宋人真迹马夏李唐最多,元画寥寥也。辛卯请告还里,乃大搜吾乡四家泼墨之作,久之谓当溯其原委,一以北苑为师,而北苑画益不可多得,得溪山行旅,是沈启南平生所藏,且曾临一再,流传江南者,而考之画史,北源设色青绿山水,绝类李师训,以所学行旅图,未尽北苑法。丁酉典试江右归,复得龙秀郊民图于上海潘光禄,自此稍称满志。已山居二十许年,北宋之迹,渐收一二十种,惟少李成燕文贵。今入长安,又见一卷一帧,而箧中先有沈司马家黄子久贰十幅,自此观止矣。如君平之卜肆,下帘之后,止勿复卜矣。天启甲子九月晦日,思翁识。

王鸿绪

董文敏画禅笔记载北苑龙宿郊民图,蜀江图,潇湘图,皆在吾家。笔法如出二手。又所藏北苑画数帧,无复同者。可称画中龙。夫书法以右军为龙,而画推北苑为龙。其称许者至矣。此画入本朝,归前辈庄淡菴宫庶。后归余座主昆山大司寇徐公。今为余有。子孙其世宝之。康熙丙戌八月望日,王鸿绪识。印记: 鸿绪、俨斋秘玩。

清高宗

龙宿郊民语甚奇,董源嘉迹世所知。香光鉴定帧首题,求说不得强为词。谓或箪壶迎王师,尔时艺祖驾未移。曹彬命往三军司,龙宿民迎语何来。细观画如首夏期,颇有黄叶标树枝。郊原未见出耕犁,正民望雨龙见时。两船列泊川之涯,诸童揶揄扬彩旗。又如拔河竞水嬉,其事亦近请雨为。画名命义似合宜,诚合否乎吾犹疑。郑侠绘图此法贻,此非谄也实箴规。为君者宜敬念兹,北苑妙笔神淋漓,吾又何能赞一辞。

清高宗

董源此图,元以前无辨及者。明董其昌题帧端,谓是艺祖下江南时所进御。考宋史,开宝七年九月,命曹彬潘美将兵伐江南,九年正月,御明德门,见李煜于楼下。则是宋祖并未亲征江南,安得有郊迎事。若以为指彬美,又不得儗之为龙。况曹彬传,叙济江后,连破江南军,亦无迎师语。盖其昌于图名不得其解,从而为之辞耳。而张丑清河书画舫,则以为写太祖登极事。时董源正仕南唐,何由画宋汴京即位仪节。且所图亦与受禅不类。其舛更不待辨。按传称,龙见而雩,注之者曰,建已之月,苍龙宿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今阅图中景,颇似初夏,而两舟衔贯舣水次,众皆联臂舞跃,仿佛古者拔河之戏。疑郊民见龙宿祷雨所陈。源当日命名,意或取诸此。夫准经作绘,既胜于傅史失诬,而图列民事,不忘执艺以谏,不犹愈于进谄之不经乎。既题长歌以辨之,并附识如右。己丑新正,御笔。印记: 几暇怡情、得佳趣。

印记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寿、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

云间王俨斋收藏记、敬慎堂、云间王鸿绪鉴定印、王鸿绪印、华亭王氏珍赏、祚新之印、墨农鉴赏、陈定、以御鉴定珍秘。

主题

山水、江河、湖、渔夫、船夫、百姓、杨柳、房舍、桥、帆船、龙舟、经史‧故事、祈雨传说。

技法

皴法、披麻皴。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五册,页2650。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19-22。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77-80。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