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全卷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全卷

顾闳中 / 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1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2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4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5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6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7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8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09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0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1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2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4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5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6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7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8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19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20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21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22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2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24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_25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2)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4)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5)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6)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7)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8)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9)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0)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1)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2)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4)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5)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6)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高清大图局部 (17)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72001×30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474.37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作品作者:顾闳中(宋摹本)

创作时间:五代·南唐 / 宋代·摹本

原作尺寸:335.5 x 28.7厘米

原作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南唐,顾闳中,宋摹本,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335.5 x 28.7厘米。《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该幅无款。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载风流清旷,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题“夜宴图”三大字。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一印。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后隔水清·王铎题跋,后有“董林居士”、“纬萧草堂画记”等收藏印。又有乾隆皇帝长跋及清内府诸收藏玺印。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第一段

  琵琶独奏。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奏琵琶的场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经过一场动荡,画家着重表现地则是弹奏已经开始,全场空气凝注的一瞬间。

  此段出现的人物繁多,场景复杂,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戴着高高的头巾之人便是主人公韩熙载,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紫薇郎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这些人物都确有记载。

第二段

  六幺独舞。描绘的是韩熙载站在红漆羯鼓旁,两手抑扬地敲鼓。韩熙载右手举起鼓捶,使人感觉仿佛这二捶敲下去就能听见鼓的声音似的。郎粲侧身斜靠在椅子上,一边可以照顾到韩击鼓,一边可以欣赏王屋山的舞技。画中还有一位青年在打板,应是韩熙载的门生舒雅。

  在这一场景里,明显发现添加了一位新面孔,有一个和尚参加了夜宴,是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他拱手伸着手指,谦卑的低着头,好像感觉和尚出现在这种场合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眼看着“施主”击鼓而不看舞伎,再看旁边为韩熙载打着节拍鼓掌的人,恰恰与和尚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

  宴间小憩。描绘的是韩熙载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们谈话。此时的琵琶和笛箫都被一个女子扛着往里走,随后还跟着一位端着杯盘的女子。两位女子好像还在对今晚的宴会津津乐道,更加烘托出了轻松的氛围。红烛已经点燃,床帖拉开,被子堆叠,枕头也已放好,以便随时可以躺下休息。此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古代宋人宴会的场景,他们遮窗夜饮,载歌载舞,累了就歇一会儿,常常忘记了昼夜的变化。

第四段

  管乐合奏。这个场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并盘膝坐在椅子上,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一个侍女吩咐着什么话。五个奏乐人横坐一排,各有自己的动态,虽同列一排,但也没有感到整齐统一的滞板。旁边一名打板男子坐姿端正,与富有变化的吹奏管乐的女伎们又形成一对比。

第五段

  宾客酬应。这一段描绘了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的场景。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好像在说“不”字。

构图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画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密有致,场景衔接自然连贯。比如在第一部分描写琵琶独奏的场景中,人物繁多,动态各异,但画家将全场上每个人的精神都服从于琵琶女的弹奏动作上,紧凑的节奏与现场的宁静氛围相吻合。不论在场的人或站或坐,还是倚在屏风旁侧耳倾听,他们的视线都停留在弹奏者的手上。

  在不同的场景之间,画家还精巧地运用了屏风、床榻、长案、管弦乐器等古代屋内常见的物品将画面进行软分割,使画面既有彼此的独立空间,又不乏连贯性。例如在第三段描绘韩熙载在宴间休息的场景中,韩熙载与几名仕女端坐在床榻上休息,外围有屏风进行隔断,使画面更具立体感。这种结构内容的安排,使观者不觉割裂的生硬,而用屏风联锁时也不觉得牵强。

主题

  综观这幅画卷,整个宴会沉浸在在纸醉金迷的夜宴行乐中,暗示着韩熙载以失望定终身,而这种落寞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画面的情节一直围绕中心人物韩熙载一步步展开,从倾听演奏,到亲自击鼓,欣赏独舞,直到宴会结束,各个场合都是双眉紧整,心事重重,与欢快的夜宴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由于画家与韩熙载同样了解南唐的处境,理解主人公大势已去的苦衷,于是站在韩熙载的角度描绘了他在夜宴的背景下沉郁寡欢的神态,细化了主人公在当时复杂的形态下做着激烈的心理斗争,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画中所描绘的韩熙载出身贵族,在动荡社会下,他看透官场的严峻形势,逃避做宰相,以声色为韬晦之略,夜夜笙歌与家中宾客纵情嬉戏。李煜皇帝派顾闳中去韩府一探究竟,并绘制出来。顾闳中凭着所观察到的景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再现了一幅宾客满堂的图画。这幅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仅体现那个时代的风貌,更真实揭露了政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人物刻画

  《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对人物的刻画,以形写神,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顾闳中通过对不同形体的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琵琶,有的挥手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画家对主人公韩熙载的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更加突出了全图他是中心,古人喜欢以主大从小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人物。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回收击鼓,最后曲终人散,各个不同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心不在焉。他的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欢乐的热闹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在当时形势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也由此深化了《韩熙载夜宴图》的内涵。

设色

  《韩熙载夜宴图》设色工丽雅致,富于层次感。多处采用了朱红、朱砂、石青、石绿以及白粉等色,对比强烈。但又在众多绚丽璀璨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墨色来统一协调(墨色作为黑色的运用,可看做是色彩对比的缓冲,也可当成是画面构成均衡的祛码)黑白灰分布有序,色墨相应,神采动人。尤其是对“夜”的暗示,画家并无对天空作太多刻画,仅仅是用“一支红烛”的象征手法便使人们清楚的理解到这场宴会是在夜间进行的。细评画中人物的服装颜色的分配,更让人叹为观止。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客的青黑衣衫形成鲜明对照。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细看仕女们的服饰,可以看出重彩勾填的衣纹图案,细如毫发,整体而微,极其工细。对于服饰的刻画还体现在画家大面积而整体的渲染。除去局部的装饰外,对于衣物重叠和以及关节的转折处,画家巧妙的晕染技法,让画面虚实有序,统一而整体,让读画者回味无穷。再来看画中的几处起着分隔作用的坐榻等深黑色家具的设色,沉厚古雅,在画面中也起到稳重色块的协调作用。而仕女的裙衫、帘幕、帐慢、枕席上的图案也是绚丽多彩的。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得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其中在第一段的听乐场面中,画家将弹奏琵琶的仕女安排在有虚实变化的灰黑山水背景之中,故人物的衣裙、头饰、乐器等的色彩显得特别的耐看,而她身上的灰、红、绿的各色飘带,又将她衬托得极其妩媚动人。

  在第三段的休息场面中,运用的色彩极其丰富,让人眼花缭乱:以那位端着盘子的仕女为例,石绿色的衣裙、朱红色的腰带、储色的盘子、浓浓的灰发;再看拿乐器的仕女,粉红颜色的衣裙、绿红色的腰带、白颜色的纱巾、点着亮米灰图案的灰调色琵琶;床上则是红色帐慢、绿色披被、白色床单以及灰青起白图案的帐慢。众多的颜色杂陈的画面,却让人感觉到的色彩关系非常舒服。他让这群着装浓艳的亮丽美女置身于有大面积灰黑、浓墨的榻几等家具之中,还配以灰调山水、花鸟画来点缀,这就使得仕女们繁复绚丽的着装极其床上用品的浓艳之色有了依托,在视觉效果上,就给人一种繁而不乱、艳而不俗的感觉。在第五段的送别画面中,对于粉色的色调搭配运用也是非常成功的。如主要人物的灰色服装,就是在双钩定出边线的情况下进行分染的,然后罩染青灰色,最后薄薄地罩过一层绿色,因为绢随着时间放长久了也会偏黄,所以这个颜色本身就是灰绿体系的一个色系。旁边的两个仕女,一个青裙,一个粉裙,她们身上的对比,就是靠红色的腰带和白、灰两个有图案的披肩来装饰。

线条

  从全卷来看,画中运用的线条是“铁线描”居多。作品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顾闳中擅长用此种描法,史料记载这种线描是受后主李煜书法影响而成,颇有韵味。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服饰的刻画组织得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而且又富于变化,勾勒时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得非常到位,线条空起空收,使得蓬松的须发真的好似从皮肤中长出来一样,形象生动。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鉴定家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从唐末到五代,……最值得注意的是传为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人物形象的刻画极为细腻传神,显然比前述的一些唐人仕女画又前进了一大步,并且已有了些情节性的生动描述。

  当代美术史论家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古绘画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画卷设计了张宴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客酬应五个相继展现的场面,画中人物的身姿容貌及手势都处理得自然合理、生动传神,线描细劲准确而流畅,色彩明丽而协调,取得了出色的艺术效果。

影响

  顾闳中用其独特的手法描绘出韩府的夜宴的情景,将《韩熙载夜宴图》巧妙的分为五部分,每部分间既独立又连贯。在唐与后世的技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此画在美术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家具、乐舞、衣冠服饰、礼仪等方面,是研究五代时期服饰、装饰等艺术风格的重要参照物,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古代人文生活艺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