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作品高清大图下载

清郎世宁《百骏图》卷

郎世宁 /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清代动物枯树芦苇藤蔓

文件下载

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17391×1926像素(72 DPI)

文件大小:60.43 MB

下载格式: .png

作品名称:清郎世宁百骏图卷

作品作者: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创作时间:清代 / 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年)

原作尺寸:本幅94.5x776.2厘米

作品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郎世宁《百骏图》卷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1)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2)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3)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4)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5)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6)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7)
清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8)

  《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绢本《百骏图》是郎世宁的前期作品。在长达七公尺的长卷上,描绘著秋季牧放马群的景象。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游憩在草原、林木之间,透过细腻的光影变化呈现出精致的写实特质。从构图上看,画中虽一方面延续著中国牧放马群的传统图式,但又于山水林布置上充分显露著西洋深远效果,马匹的大小也随之而有比例的变化。远山石块画法,更异于中国传统笔法,在林木上亦多堆叠颜料的处理。本幅画姿势各异的骏马百匹,游憩于草原之间,树石、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又以中国传统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使画面显得中西趣味兼容并蓄,为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大都会博物馆藏纸质稿本《百骏图白描稿》

大都会博物馆藏纸质稿本《百骏图白描稿》

郎世宁,清代画家,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作者款识

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歲次戊申仲春。臣郎世寧恭畫。

作者印记

臣世寧、恭畫。

主题

走兽、马、树木、松、圉人、河、湖、草、 帐篷 、杨柳。

印记资料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鑑賞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御書房鑑藏寶
鑑藏寶璽 宣統帝 無逸齋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071; 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288;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一册,页187-190。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 “三月初二,员外郎沈某奉怡亲王谕:郎世宁画《百骏图》一卷,遵此。”也就是说,郎世宁开始绘制《百骏图》的时间是1724年。郎世宁在来华前系统地学习过绘画,打下较为坚实的写生基础;到中国后又接触到传统的中国绘画,东西方艺术的熏陶为他开创一种新颖的画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在绘画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图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绘制,历时四年,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因而画上的署款应是其完成时的年份。

画作内容

  此图为一长卷,从右至左,画面开始是两棵参天的老松树,透过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马人搭建的简易白色帐篷,有三个身穿满族服装的牧人在帐篷前,二人倦怠地或坐或卧,还有一人双手拄着套马杆立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马匹,一只牧犬从帐篷内伸出了半个身子。

  近处是一匹浑身滚圆的白马悠然而立,旁边的两匹花马在低头啃草,由此引出了后面千姿百态的群马。在草地上,一群肥瘦不一的马匹各自在觅食、躺卧、翻滚嬉闹。

  远处群山连绵,草木丛生,一个牧马人正用套杆套一匹跑远的马,另一牧人则在赶拢跑散的八九匹小马驹,此处近景也是几棵盘根虬枝的古松,一大群不同花色的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或低头,还有几匹在追逐打闹。

  画面中段,在一片树木坡石间又有一群马在休息,其中有一对母子,母马正看着在吃奶的小马驹,旁边一匹马正在古松上蹭痒,惹得一牧人扭头观看。

  画卷再向左侧展开是一片湖水,湖岸边芦苇郁郁葱葱,马匹则在水边嬉闹。湖中有一人正在为一花马擦洗,湖中倒影清晰可见。

  过了水面窄处而后湖水又逐渐开阔,湖滩的沙地上长满了芦苇和杂草,另有一小群马在一个骑马的牧人带领下,泅过不宽的水面到对面去。

  画面的结尾是一个手持套马杆的牧人。在画幅的左下角,署有画家名款:“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春,臣郎世宁恭画。”画幅上钤乾隆印多方。

作品赏析

构图

  此画构图复杂,风格独特,极具意趣,别具一格。尽管全图包含了马匹、牧者、帐篷、树木等众多景物,但作者充分显示了其“虚实相间”的构图功力,画面由牧者引出,又以牧者结束,而作为主角的百匹骏马均在牧马人的引导控制之下活动。整幅画面聚散、稀疏的设置充满了节奏感。

主题

  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形象

  《百骏图》长卷洋洋洒洒,塑造了一大群或站或卧、或翻滚嬉戏、或打斗觅食的骏马,它们聚散不一,自由、舒闲。画作中除了上百匹骏马之外,还有人物、山水、草木,无不精致写实,形象逼真,给予人们足够的空间,令人产生无边的遐想。同时花卉的形态和神态作者也通过西画的透视和光感等技巧表现出来,画得相当精细,立体感强。

技法

  此画上,作者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中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腱,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的。

影响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画是焦点透视。这种透视效果在这幅册页中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技法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注重形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并且,在此画上,作者将中国画法巧妙地与西法相融合,突破了明清时期大部分山水、花鸟画作品以水墨为主流的表现方法,另辟蹊径,创造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绘画新风格,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冲击。

首页书法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画水彩画古籍艺术品

©集古作网 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

联系方式:微信搜索“jiguzuo”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