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46496×1976像素(72 DPI)
文件大小:283.83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RAR
作品名称:元王蒙芝兰室图卷
作品作者:王蒙
创作时间:元代
原作尺寸:本幅27.1x85 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蒙(一三○八至一三八五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孟頫外孙,画师孟頫,又汎及唐、宋诸名家。生平少用绢素,多于纸上写之。每得意之处,墨彩浓古,常用数家皴法,逐次填札,山石树木多至数层重叠。
此图描绘钱塘昌姓高僧所设之佛室,园中遍植芝兰,幽兰生清香,净洗浊世廛。借此芝兰名室广结善友。此卷画皴用牛毛,点苔用鼠足,笔墨苍润;山石树木层??充塞满幅,有古雅拙扑之趣。
寶石泉壑。王蒙畫 。
黃鶴山樵
▼俞和 行書
苾蒭香草也。西土以名僧。言其芳薌遠被。薰襲群草。氣變形隨。亦由僧之化俗。使其改惡從善也。楚騷以荃蕙比君子。蕭艾喻小人。舉世皆愛荃蕙。而惡蕭艾。古今人情之所同。固無間於遐邇也。薰猶不可以錯糅。言君子小人不可以同處也。靈均辭微而指遠。至如采三秀於山間。紉秋蘭以為佩。言善人君子終身親近不可違也。古諺有之。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與之俱化。夫芝瑞草也。一莖五色。三秀九歧。菌生嵩華丹厓之上。食之者千歲不老。蘭香草也。綠葉紫莖。丹葩玉茁。越山楚澤。幽芳襲人。此二物草中之瑞而香者也。集而為室。壇壁楣撩。無非芝蘭。雖以菉葹之滋蔓。荼蕕之苦臭。淹漬既久。安得不漸其瑞。而染其香哉。今以剛愎之資。柔佞之質。得與聖賢久處。服其衣冠。聽其言辭。周旋禮樂。左右規矩。惡得不與之均化哉。遠而西土。近而中國。聖賢之教人。每取喻於草木。蓋使之易曉而樂於從善也。錢唐有大苾茤曰。古林昌公幼。祝髮於寶石山。律戒精嚴。智慧明了。金函秘典。日誦萬言。於是分淨慈之半席。主法會之坐原。暮年築室於城之東。偏繪塑大覺金身。圓通素像。歌唄讚頌。不舍晝夜。乃闢西清。離立奇石。移植紫藟。樹列蘭蓀。倚檻則清心濯目。憑軒則衣芳佩馨。光淪日月。香動微飈。古林於時。宴坐室中。招諸徒立廡下。語其法嗣善福曰。樹以芝蘭。所以集善友也。芝蘭名室。所以成就於己也。從香起觀。因義了心。推一義而崇萬義。窮萬法而歸一法。理事既除。法塵俱淨。此覺皇之教也。汝能因芝蘭之香瑞。纚類尋源。當為優缽羅芬陀利。乃天人愛見之奇華。無盡根刪。陀羅樹為救世清涼之妙藥。苟能如是。返觀從起。實因芝蘭之室。有以啟之也。弟子再拜曰。唯余聞而歎曰。是苾茤者。可謂善教人者矣。因香草之漸染也。而知芝蘭可以化質。復馴致乎。悅世救人。及其至也。則此心之芳香。不假外物。無復形穢。將普薰一切。世界奚止事一室哉。王蒙於是乎記。俞和書。
▼守仁 行書
南屏陽覓舊林丘。繞砌芝蘭一室幽。楚國騷人甘寂寞。謝家子弟漫風流。芳名藉藉群公表。祖意明明百草收。多少身居鱸魚肆。有誰能向此中遊。夢觀守仁呵冰於京寺西窗下。印記:一鉢生涯。
▼來復 行書
不著維摩獅子床。芝蘭為友產清香。商巖采到連莖瑞。楚畹傳來奕葉光。春雨苾蒭還並秀。曉風簷蔔每同芳。也知臭味通玄化。物我冥觀與世忘。豫章蒲菴來復。印記:來復。
▼慧隱 楷書
採芝可補飢。紉蘭代瓊珮。商山與汨羅。清聲喧宇內。古林自儀之。靈襟無罣礙。天游總無垠。境靜衹園對。上竺住山慧隱八十二歲書。
▼德祥
室中交主伴。室外列芝蘭。氣味投知己。根莖託歲寒。二難華並耀。三友雪同看。老子聞香眼。從來不受瞞。南屏德祥。印記:波羅蜜室。
▼危素 行書
築室古城曲。樹此蘭與芝。異芳間奇石。宛有山林姿。芝蘭日長茂。離披滿前墀。綠葉法朝露。五色含晴暉。道人方燕坐。境寂神不馳。色香了無取。眼鼻忽若遺。嗟予老京客。無地結茅茨。浩歌望江水。白雲有餘思。臨川危素。印记:臨川危素。
▼夷簡 行書
不以芝療飢。豈用蘭為佩。芝秀蘭自馨。植此一室內。道人結習盡。與物了無礙。白晝敞禪扉。群峰遠相對。南屏山人夷簡。印記:南屏夷簡。
▼徐一夔 楷書
草中惟有芝蘭好。不數宜男指佞賢。近喜亦從蕭寺種。誰云獨許謝庭專。尋常道氣留君子。窈窕風姿媚佛天。何用旃檀林下住。只將瀟洒度年年。始豐徐一夔。
▼如蘭 行書
芝蘭百本遶階墀。曄曄璚英間玉蕤。楚畹光風搖綠葉。漢廷春雨長銅池。香飄衣袂堪紉佩。味入齋廚足療飢。謝氏芳華歸寶石。封胡羯末宛同時。白雲峰。如蘭。印記:有章。
▼白笵 行書
禪扃閟幽寂。石室生清芬。奇葩雜芳樹。藹然衹園春。如何尋犬間。迥與人寰分。聲聞已知妄。色相元非真。願以甘露枝。淨洒濁世塵。餘芳倘可即。相從問正因。錢唐白笵。印記:虎林逸民。
▼宇文公諒 行書
紫芝采為食。幽蘭紉作佩。聊復助薰脩。庶幾堪傲世。一室靜生香。諸塵自融會。蒲團禪燕餘。經卷了空外。嗒然吾我忘。惟云有三際。京兆宇文公諒。印記:京兆宇文公諒子貞章、苕東耕隱。
▼宋璲
隱居結蓮社。地僻無人聲。瑤草穿堦綠。幽蘭入夢清。吟詩憐楚澤。分坐憶南屏。色暎千華偈。香同九畹英。何當風月下。相對說無生。金華宋璲。
▼陶宗儀 引首
芝蘭室。陶宗儀。印記:陶氏九成。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
收傳印記 | (半印不識)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重三)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京父印(重二。半印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孫世昌(重二。半印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子孫永保(重一。半印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天籟閣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平生真賞(重一。半印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考古證今(重一) |
收傳印記 | 所藏(半印。重二)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林(半印。重四)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品(半印)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若水軒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神(半印)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神游心賞(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退密(重三。半印二)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寄傲(重二。半印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虛朗齋(重三)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子京家珍藏 (重三。半印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元汴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叔子(重二)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重二)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項墨林鑑賞章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半印。重四)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林子(重二)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林主人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墨林祕玩(重一) |
收傳印記 | 靜菴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檇李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 | 檇李項氏士家寶玩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御書房鑑藏寶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王蒙《芝兰室图》卷
王蒙山水画《松窗高士图》轴
元王蒙画山水轴
王蒙山水画《松风泉石图》轴
元王蒙《紫府仙山图》轴
元王蒙山水画《有馀清图》轴
传王蒙《画松阴草阁图》轴
传王蒙山水画《剑阁图》轴
王蒙山水画《画山中归隐图》轴
传王蒙《松壑楼居图》轴
传王蒙山水画《石壁飞流图》轴
传王蒙《秋山读书图》轴
传王蒙山水画《坐听松风图》轴
传王蒙山水《画荆溪湿翠图》轴
王蒙水墨竹《竹石流泉图》轴
传王蒙山水画《层峦耸翠图》轴
王蒙山水画《东书草堂图》轴
王蒙水墨画《坡石烟篁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