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墨梅、吴镇墨竹《梅竹双清图》合裱全卷

王冕、吴镇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1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2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3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4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5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6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7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8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09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0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1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2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3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4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5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6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7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8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19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卷_20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1)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2)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3)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4)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5)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6)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7)
元代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局部 (8)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45727×26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340.93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元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图

作品作者:王冕、吴镇(王冕墨梅、吴镇墨竹)

创作时间:元代 /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年)

原作尺寸:本幅一22.4x81.4,本幅二22.4x89.1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卷,王冕墨梅、吴镇墨竹,皆名垂后世,于此合裱为一。本幅一22.4x81.4,本幅二22.4x89.1,引首22.5x75.3,拖尾22.2x105.4厘米,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冕梅花,吴镇墨竹,虽寥寥数笔,而清韵有馀。卷上题识,王氏凡再题,吴氏题诗附识语,连篇累牍,皆甚难得,而王氏书迹流传于世绝少,尤足珍重。

王冕(1287-1359年),浙江诸暨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闲散大夫。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墨梅,所用的圈瓣法源自南宋扬无咎。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沙弥。工诗文及书画,所画山水、竹石俱佳,山水宗巨然(活动于十世纪后期),墨竹法文同。

  王冕梅花以南宋画梅名家扬无咎(1097-1169)的圈瓣方式画成,不染他色;吴镇则仿北宋大师文同(1018-1079)以墨笔写竹。墨竹白梅皆笔墨简洁,风韵清雅,故曰「双清」。两位画家并于卷上加以题识,可供观者比对书法与绘画用笔,领略文人画的诗书画三绝合一。

  王冕墨梅、吴镇墨竹,均是世上名作,在此合裱成一卷,二者都笔墨简洁,风韵清雅,故曰「双清」。王冕的数枝梅花,茂盛的花朵,以圈瓣的方式画成,未加染任何色彩,用笔精劲,显得清秀宜人。吴镇只画三叉竹一枝,却具有正侧、俯仰之态,富有生意。笔法出自北宋文同秀逸圆润的面貌,但在行进间,则显现出写意风格自在洒脱的韵味。

  王冕画梅自题:朔风撼破处士庐。冻云隔月天糢糊。无名草木混色界。广平心事今何如。梅花荒凉似无主。好春不到江南土。罗浮山下蘼芜烟。玛瑙坡前荆棘雨。相逢可惜年少多。竞赏桃杏夸豪奢。老夫欲语不忍语。对梅独坐长咨嗟。昨夜天寒孤月黑。芦叶卷风吹不得。髑髅梦老皮蒙茸。黄莎万里无颜色。老夫潇洒归岩阿。自鉏白雪栽梅花。兴酣拍手长啸歌。不问世上官如麻。 又题:君不见汉家功臣上麒麟。气貌岂是寻常人。又不见唐家诸将诸将图凌烟。长剑大羽联貂蝉。龙章终非尘俗状。虎头迺是封侯相。我生山野无能为。学剑学书倥放荡。老来晦迹岩穴居。梦寐未形安可模。昨日冷飙动髭须。拄杖下山闻鹧鸪。乌巾半岸衣露肘。忘机忽落丹青手。器识可同莘野夫。孤高差拟磻溪叟。山翁野老争道真。松篁节掺梅精神。吟风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来相亲。江北江南竞传写。祝君叹其才尽下。我来对面不识我。何者是真何者假。祝君放笔一大笑。不须揽镜亦自了。相携且买数斗酒。坐对青山自倾倒。明朝酒醒呼鹤归。白云满地芝草肥。玉箫吹来雨霏霏。琪华乱飐春风衣。祝君许我老更奇。我老自觉头垂丝。时与不时何以为。时与不时何以为。赠君白雪梅花枝。 吴镇画竹题识:图画书之绪。豪素寄所适。垂垂岁月久。残断争宝惜。始由笔砚成。渐次忘笔墨。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轩窗云霭溶。屏障石突兀。林麓缪槎牙。禽鸟翥翰翮。可怜俗浇漓。摸摹竟纷出。装褫杂真赝。丹纷夸绚赫。千金易弊帚。十袭宝燕石。米也百世士。赏会神所识。伶伦世无有。奇响竟寥寂。良药难再遇。抱怀长太息。左图右书。取其怡悦瞻视。陶写情性。近好事者。以为市道商贾。真赝为事。反害性情。盲目聋耳。哀哉。至正甲申。梅花道人戏墨而书。 王冕(西元1287-1359年),浙江诸暨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闲散大夫。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墨梅,所用的圈瓣法源自南宋扬无咎(1097-1169)。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沙弥。工诗文及书画,所画山水、竹石俱佳,山水宗巨然(活动于十世纪后期),墨竹法文同(1018-1079)。 王冕墨梅、吴镇墨竹,均是世上名作,在此合裱成一卷,二者都笔墨简洁,风韵清雅,故曰「双清」。王冕的数枝梅花,茂盛的花朵,以圈瓣的方式画成,未加染任何色彩,用笔精劲,显得清秀宜人。吴镇只画三叉竹一枝,却具有正侧、俯仰之态,富有生意。笔法出自北宋文同秀逸圆润的面貌,但在行进间,则显现出写意风格自在洒脱的韵味。

作者款識(繁体)

  王冕本幅一行楷書

  朔風撼破處士廬,凍雲隔月天模糊。無名草木混色界,廣平心事今何如。梅花荒涼似無主,好春不到江南土。羅浮山下蘪蕪煙,瑪瑙坡前荊棘雨。相逢可惜年少多,好色(二字點去)競賞桃杏華(點去)誇豪奢。老夫欲語不忍語,對梅獨坐長咨嗟。昨夜天寒孤月黑,蘆葉卷風吹不得。髑髏夢老皮蒙茸,黃莎萬里無顏色。老夫瀟灑歸巖阿,自鉏白雪栽梅花。興酣拍手長嘯歌,不問世上官如麻。

  印記: 長、子孫保之、竹齋圖書、會稽外史。

  王冕本幅一行楷書

  君不見,漢家功臣上麒麟,氣貌豈是尋常人。又不見,唐家諸將諸將圖凌煙,長劍大羽聯貂蟬。龍章終匪塵俗狀,虎頭迺是封侯相。我生山野無能為,學劍學書倥放蕩。老來晦跡巖穴居,夢寐未形安可模。昨日冷飆動髭須,拄杖下山聞鷓鴣。烏巾半岸衣露肘,忘機忽落丹青手。器識可同莘野夫,孤高差儗磻溪叟。山翁野老爭道真,松篁節操梅精神。吟風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來相親。江北江南競傳寫,祝君歎其才盡下。我來對面不識我,何者是真何者假。祝君放筆一大笑,不須攬鏡亦自了。相攜且買數斗酒,坐對青山恣傾倒。明朝酒醒呼鶴歸,白雲滿地芝草肥。玉簫吹來雨霏霏,琪華亂颭春風衣。祝君許我老更奇,我老自覺頭如(圈去)垂絲。時與不時何以為,時與不時何以為,贈君白雪梅華枝。印記: 王元章、文王孫、方外司馬。

  吳鎮本幅二草書

  圖畫書之緒,毫素寄所適。垂垂歲月久,殘斷爭寶惜。始由筆研成,漸次忘筆墨。心手兩相忘,融化同造物。軒窗雲靄溶,屏障石突兀。林麓繆槎芽,禽鳥翥翰翮。可憐俗澆漓,摸摹竟紛出。裝褫雜真贗,丹粉誇絢赫。千金易弊帚,十襲寶燕石。米也百世士,賞會神所識。伶倫世無有,奇響竟寥寂。良藥難再遇,抱懷長太息。左圖右書,取其怡悅瞻視,陶寫情性。近好事者,以為市道商賈,真贗為事,反害情性,盲目聾耳,哀哉。至正甲申(一三四四年)梅花道人戲墨而書。

  印記: 梅花庵、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作者款识(简体)

  王冕本幅一行楷书

  朔风撼破处士庐,冻云隔月天模糊。无名草木混色界,广平心事今何如。梅花荒凉似无主,好春不到江南土。罗浮山下蘪芜烟,玛瑙坡前荆棘雨。相逢可惜年少多,好色(二字点去)竞赏桃杏华(点去)夸豪奢。老夫欲语不忍语,对梅独坐长咨嗟。昨夜天寒孤月黑,芦叶卷风吹不得。髑髅梦老皮蒙茸,黄莎万里无颜色。老夫潇洒归岩阿,自鉏白雪栽梅花。兴酣拍手长啸歌,不问世上官如麻。

  印记: 长、子孙保之、竹斋图书、会稽外史。

  王冕本幅一行楷书

  君不见,汉家功臣上麒麟,气貌岂是寻常人。又不见,唐家诸将诸将图凌烟,长剑大羽联貂蝉。龙章终匪尘俗状,虎头迺是封侯相。我生山野无能为,学剑学书倥放荡。老来晦迹岩穴居,梦寐未形安可模。昨日冷飙动髭须,拄杖下山闻鹧鸪。乌巾半岸衣露肘,忘机忽落丹青手。器识可同莘野夫,孤高差儗磻溪叟。山翁野老争道真,松篁节操梅精神。吟风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来相亲。江北江南竞传写,祝君叹其才尽下。我来对面不识我,何者是真何者假。祝君放笔一大笑,不须揽镜亦自了。相携且买数斗酒,坐对青山恣倾倒。明朝酒醒呼鹤归,白云满地芝草肥。玉箫吹来雨霏霏,琪华乱飐春风衣。祝君许我老更奇,我老自觉头如(圈去)垂丝。时与不时何以为,时与不时何以为,赠君白雪梅华枝。印记: 王元章、文王孙、方外司马。

  吴镇本幅二草书

  图画书之绪,毫素寄所适。垂垂岁月久,残断争宝惜。始由笔研成,渐次忘笔墨。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轩窗云霭溶,屏障石突兀。林麓缪槎芽,禽鸟翥翰翮。可怜俗浇漓,摸摹竟纷出。装褫杂真赝,丹粉夸绚赫。千金易弊帚,十袭宝燕石。米也百世士,赏会神所识。伶伦世无有,奇响竟寥寂。良药难再遇,抱怀长太息。左图右书,取其怡悦瞻视,陶写情性。近好事者,以为市道商贾,真赝为事,反害情性,盲目聋耳,哀哉。至正甲申(一三四四年)梅花道人戏墨而书。

  印记: 梅花庵、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题跋

  沈民则引首隶书

  梅竹双清。自乐。印记: 沈民则、侍讲学士之章、自乐轩。

  曾光本幅二楷书

  梅花道者列仙流,落笔全无李蓟丘。呼酒南湖夜烧烛,一枝凉雨写新秋。曾光。印记: 皓皓轩、曾光私印、曾德用氏。

  周鼎拖尾行楷书

  王山农之写梅,自出新意;梅花盦之写竹,自得真趣。皆入妙品,具二妙于一卷中,又各有长诗,皆自写其情于画意之外,可观也。竹上曾德用一绝句,梅之前一七言古诗,不名,而尤可观。前辈但落笔,便自不凡。近时沈民则侍读,隶书「梅竹双清」四字,亦不俗。今此卷藏阛阓坊柳子学所,又可谓具四美矣。乙巳三月丙午,与黄日升、王惟安、惟颙同观,嘉禾周鼎,时年八十又五。印记: 古秀州、伯器、疑舫亭图书。

  王世贞拖尾行楷书

  野夫策杖村南复邨北,处处东君吝消息。瞥然缟素一枝横,又见琳琅数竿碧。一枝春之先,数竿冬之后。俯仰天地间,与尔成三友。衡门掩卧不一旬,淇园大庾无精神。樵青已侵翠凤尾,飓母吹散玉龙鳞。赖得吴镇及王冕,前与二友传其真。虚堂展看仅盈尺,二友居然侍吾侧。问之不言对以臆,眉宇萧萧吐佳色。吾不能学范詹事,西遣关中使,却寄江南春。消芳悴粉何足论,吾不能学家骑曹,不可一日无,所至植此君。封篱护箨何纷纭。二友寓我麓,俨若洛下东西两头屋。一头剪得潇湘云,一头小贮罗浮玉。镇也九咽吞吐天浆腴,冕亦磊砢节目非凡夫。扶舆清气合此图,快矣乎,快矣乎。此图此友吾不孤。

  梅独为百花魁,而竹能离卉木而别自成高品者,以其精得天地间一种清真气故也。竹自文湖州苏端明后,有梅道人吴仲圭,以至近代王孟端。而梅则扬补之外,独推山农王元章。然吴子辈谓其命旨涉浅,为境易穷,而往往下其品,几于无处生活。今年六月,信阳王太史祖嫡,以元章梅仲圭竹合一卷,寄予。开卷时,令人鼻端拂拂有玉清蓬莱想。遂乞仲承诸君为诗歌美之,而予继焉。或谓戴凯之、范至能,所撰二谱,至数百千种,且以大廋万树,渭滨千亩,而此寥寥一枝胡取也。是不然。正复以简贵胜耳。卷首为沈民则学士题,元章、仲圭各有诗弁尾。而梅前有一歌,亦自豪公麄。周疑舫伯器跋,第赏其语,不能辨其人。考印章有所谓会稽外史,似杨维祯,而词气亦类之。第不闻其别号竹斋,阙疑可也。卷后收藏有东吴文学世家印,岂故为吴中物?太史偶得之耶?似有不偶者,故附记于后。己卯王世贞识。

  印记: 元美、弇州山人。

  清高宗拖尾行书

  今秋问俗,燕赵以南、豫以北,颇慰观民富孳息。浮洛祠嵩诸务毕,攀跻直揽华盖峰,尖碧驻䍐淇澳前,回跸广平后。一时馀事寄翰墨,却喜携得双清友。旋归温室未逾旬,日日来往吾心神,似欲倩吾写生面,不须假藉虬松鳞。因检石渠宝笈所葆秘,恰得吴王合作手迹真。仲圭学得仙人缩地千里为咫尺,竟置清淇在几侧。元章更以文贞铁石肝肠作胸臆,居然邓尉传本色。明窗日嫩小阳春,是一是二烦参论。后来好事琅琊君,雄材丽句驱纷纭。

  我无元美便便经史簏,又谢吴王落笔光射屋。乃今抚其合作赓其吟,翻愧当前对珠玉。梅香竹韵捴道腴,词坛艺苑有是夫。都来荟萃成吾双清图,窗外十八公省乎?相看伯仲原不孤。此卷梅竹清韵致乞玩赏,后幅王世贞题句,亦跌宕可喜。庚午(一七五0年)仲冬几暇偶为双清图,遂用其韵,因并录于此。乾隆御笔。

  印记: 比德、朗润、清玩。

印记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雙螭方璽)(重二。一存半印。一因隔水割裂)
收傳印記 王好文 大雅(存半)
收傳印記 王世貞
收傳印記 卞永譽 卞令之鑑定(重二)
收傳印記 卞永譽 卞永譽印
收傳印記 卞永譽 令之(重二)
收傳印記 卞永譽 仙客(重二)
收傳印記   仲氏玄言鑒定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合同(重一)
收傳印記 安岐 安岐之印
收傳印記 安岐 安儀周家珍藏(重一)
收傳印記 卞永譽 式古堂(重二)
收傳印記 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重一)
收傳印記 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印
收傳印記   東吳文學世家
收傳印記 王世貞
收傳印記 王世貞 乾坤清賞(重一)
收傳印記 王逢 最閒園章
收傳印記 安岐 朝鮮人
收傳印記 安岐 儀周鑑賞(重一)
收傳印記   寶彝齋(重一。一存半印。一因隔水割裂)
收傳印記   齩菜根道人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八徵耄念之寶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化工四氣為全施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太上皇帝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古希天子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石渠繼鑑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即事多所欣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宜子孫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垂露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鑑賞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鑑藏寶璽 清高宗 龢㑞□中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攸芋斋),下册,1183-1185。

  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289-293。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一册,页321-326。

首页书法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画水彩画古籍艺术品

©集古作网 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

联系方式:微信搜索“jiguzuo”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