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虑字编号·甲本)

仇英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1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2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3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4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5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6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7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8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09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0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1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2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3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4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5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6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7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8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19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_20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1)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2)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3)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4)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5)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6)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7)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8)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9)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10)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11)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12)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13)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14)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超高清大图局部 (15)

文件下载

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100815×5134像素(400 DPI)

文件大小:1.21 G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

作品作者:仇英

创作时间:明代 / 嘉靖廿一年(1542年)之后

原作尺寸:本幅30.6x574.1厘米;隔水一30.6x11.5厘米;隔水二30.6x11.6厘米

原作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高清大图局部下载预览局部效果

  本画作由明代名家仇英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作,约完成于嘉靖廿一年(1542年)之后。仇英(约1494-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其作品兼具画院派的精工与文人画的“士气”,被誉为“明四大家”之一。此画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背景,描绘后宫嫔妃的日常生活与百态风情,并融入了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历史故事。画面构景繁复,笔法清劲,设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宫阙穿插掩映,营造出宛如仙境的瑰丽景象。除了核心的美人群像,画中还细致刻画了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雅士的休闲活动,是仇英历史故事题材中尤为精彩的一件力作。卷首可见项元汴的千字文编号“虑”字(第七四二)。

作者款识

仇英實父謹製(隶书)。

作者印记

實父、仇英。

印记资料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京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京父印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京父印(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孫世昌(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孫永保(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六藝之圃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天籟閣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平生真賞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沮溺之儔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品(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宮保世家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桃花源裡人家
收傳印記 項元汴 神(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神游心賞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退密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寄敖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子京家珍藏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元汴印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氏子京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叔子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墨林鑑賞章(重一)
收傳印記 梁清標 圖史自娛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蒼巖子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子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山人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生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祕玩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玉立氏圖書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收藏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鑑定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檇李項氏士家寶玩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觀其大略
鑑藏寶璽 清高宗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高宗 御書房鑑藏寶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主题

人物、仕女 、侍女、春景、建筑、宫殿、铜镜.奁、孩童、奇石、池水、庭院 、 栏杆、围墙、松、柏、杨柳、后妃、画师、溪涧、猫、回廊、台阁、蝶蛾、翎毛、孔雀、鸳鸯、鹦鹉、文玩(琴棋书画)、如意、浇花器、香炉.火盆、 扇、织(刺绣.女红用具.针.线)、饮食器、乐器、琵琶.筝.琴.排箫.笛.箜篌、秋千、竹。

技法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工笔 、界画 、皴法。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055;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183;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八册,页361-366。

画作内容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亦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此卷盖描绘宫中嫔妃生活。画中园庭殿宇极其繁盛,台阁、栏杆、门墙皆用界笔画成,精细入神。而人物勾勒笔法秀劲,设色青绿重彩,秾丽典雅,其画虽仿宋人,然有超越之处。

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载,西汉元帝后宫佳丽甚多,不得常见,遂遣画工毛延寿图形,再按图召幸。诸宫人皆贿画工,独王嫱(昭君)不肯,遂不得见。幅中有画工为嫔妃写照者或即毛延寿其人情事。

  仇英《汉宫春晓图》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四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故事。

  除却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种文人式的休闲活动:包括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

  画作自右往左依次为:

  最右方的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春”,晨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息。

  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宫扇,似待参加仪仗。

  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

  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

  有一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

  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练、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

  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

  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辑,合为一卷。

创作背景

  仇英生活在江南吴浙一带,该地区工商业非常发达,经济发展较为快速。依托于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也随之迅速发展。商贾聚集之地,商品经济发达,绘画需求也应不在少数。明代的社会经济对于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影响是不为过的。同时,明代世俗风气经历了简奢变化,这种变化大约以成化(1465—1487年)年间为界。无论南北方地区,尚奢已成风俗。明代中晚期的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书画交易:奢靡之气影响着消费观念,培养出庞大的消费群体,而长物之好、雅贿之风则制造了消费动机,成为书画交易繁荣的直接原因。仇英出生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左右,正是明代社会尚奢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他早年接触和浸染在这样的世俗文化之中,对其艺术的创作造成了很大影响。《汉宫春晓图》即是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产生的,其创作时间大约为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期间。

艺术鉴赏

主题

  《汉宫春晓图》以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其画题即高度概括了绘画的题材与内容:鼎盛与繁华象征的“汉宫”,引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春晓”。在这里,仇英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人宫廷为题,描绘了宫廷仕女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宫廷浮华美好生活的赞美。

  同时,仇英的审美观念和趣味受了当时文人的影响,主观意趣与自然之境相结合,画面背景有高台楼阁、绿树丛林、潺潺流水、鸟语花香等,整体渲染出娴雅幽然的境界, 处处显示着人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文思想,《汉宫春晓图》即是仇英人文思想的体现。

形象

  此卷《汉宫春晓图》在塑造其人物形象方面最大的特色即是人物与背景相融合,这样既使得整个画作有情节的趣味性,又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图中的众多女性装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千姿百态。整个画作场景全无哀怨悲凉,处处是一种轻松活泼的欢快氛围,各仕女人物姿态从容,欢喜有声。

构图

  在构图上,《汉宫春晓图》的布局安排极富空间感,画中最大特色即房子和院子把画面一分为二。一排排的宫廷房屋从右向左贯穿于画面,但是房屋的一半只露于画面上,没有画出房顶,院子和房屋各占面积的一半,这种构图使得画面的横向空间增大。仕女有的卧于屋内阅读、弹琴,有的在院外赏景、闲谈,他们从屋内走向屋外,从这个房屋走向另一个房屋,从一个庭院转移到另一个庭院,从宫外描写到宫内,整个画面的纵向空间也随着人物的活动拉开,同时画家还通过一些人物细节的生活活动描写使得画面起伏变化,引起了欣赏者流连忘返,产生共鸣。画家在拉动画面纵横空间的同时还不忘使画面丰富起来,画面布置巧妙,人物或坐或立,错落有致,各组人物彼此呼应,使画面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总之,画家在一幅五米七的长卷上构图布置得舒展自如,人物安排的恰到好处,简繁得当。

设色

  在设色上,《汉宫春晓图》以工笔重彩的笔法表现,研雅鲜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在画面中,画家巧用红色搭配,几乎每位仕女的下裙、头饰、上衣、带子或者衣服边缘以及案板、椅子、栏杆、等一些生活用具上也不同程度配有鲜艳的红色,红色错落有致地显现在画面上,使得画面喜庆亮丽。同时背景后面还配有仇英所特有的青绿山水画法,青绿山水勾勒工整精艳、设色中融和渲染、点皴,透出文雅清新的韵味。红与青绿的配合,再有朱红暖色调的宫殿作大的背景衬托,更使得画面朝气蓬勃、其乐融融。

后世影响

  《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甚至成为当时仕女画的时代典范,对后来的仕女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汉宫春晓图》中,仇英将自己的青绿山水和亭台楼阁技法作为仕女画的背景,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情趣,以及将古人法度和明代风格融合在一起,追求文人的古雅蕴藉,形成仇英自己独具风格的一派仕女画创作,成为明代工笔人物画的典范。对明代人物画有挽衰振弊之功,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等人都有直接的影响。

历史传承

  《汉宫春晓图》大约于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间创作完成后,经由明代收藏家汪爱荆等人所鉴藏,后于隆庆初年被项元汴所购得;至清代时,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作为恭庆康熙六十大寿的贺礼进入清宫廷,著录于《石渠宝笈》卷十五。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仇英(约1498—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居吴县(今苏州)。明代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唐寅齐名,为画史上“明四家”之一。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园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等。

首页书法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画水彩画古籍艺术品

©集古作网 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

联系方式:微信搜索“jiguzuo”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