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作品高清大图下载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轴

唐寅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寅山水画高山流水流水岩石瀑布

文件下载

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12095×22972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47.55 MB

下载格式: JPG / RAR

作品名称:明唐寅画山路松声图

作品作者:唐寅

创作时间:明代 / 正德十一年(1516年)

原作尺寸:本幅194.5x102.8厘米

作品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寅山水画《画山路松声图》轴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1)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2)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3)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4)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5)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6)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7)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8)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9)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10)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11)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12)
唐寅《画山路松声图》高清大图局部 (13)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明四大家之一。二十九岁乡试中举,后参加会试罹祸,被谪为吏,耻不就,以画业为生。 本幅是为吴县知县李经赠别之作,画于正德十一年(1516)。画中的山体主次分明,结构严密,画风变化自宋代李唐风格。松姿偃仰盘曲,又变化斧劈皴为长皴,山石皴法笔调灵活。人物沉浸于磅礴山水之中,以无声画作表现有声诗境。

作者款识

女几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試從靜裡閑傾耳。便覺冲然道氣生。治下唐寅畫呈李父母大人先生。

作者印记

夢墨亭、南京解元、逃禪仙吏。

技法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苔点 、皴法、斧劈皴、写意。

印记资料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蒼巖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收藏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居士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三希堂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清內府印 宜子孫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帝 宣統鑑賞
鑑藏寶璽 宣統帝 無逸齋精鑑璽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嘉慶鑑賞
鑑藏寶璽 清仁宗 寶笈三編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三编(御书房),第七册,页3099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41

故宫书画图录,第六册,页351-352

赏析

图绘一山高耸,有一泉水自山腰拾级而上,汇入河中。山脚有一小桥跨泉连接山路,桥上两人,老者仰首侧耳,似听泉流松声,一童携琴随后。泉畔是茂密的松林,枝干虬曲,藤蔓缠身。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间。 

自题云:“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裹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印。

图中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山峰,一汪泉水从山腰处流下,汇入清澈见底的河中。泉水边是葱郁的松林,藤蔓环绕在曲曲折折的枝干上。山脚下有一座小桥横跨河水,桥上一老人仰着头,似乎在倾听泉声,又好像在欣赏阵阵松涛,其后有一少年抱着琴跟随。唐伯虎在画上题诗道:“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表达了他向往与世无争、闲淡自然生活的理想。

图中松树枝叶的画法,从夏圭中来,但远比之繁盛、写实。以细劲的中锋勾勒,转折顿挫,不乏法度。山石硬朗,棱角分明,显然是李、郭的画法,但不师郭熙的卷云皴,也不施马、夏的斧劈皴,而是一种带有唐寅个人风格的线皴,较之许道宁的直线皴更为随意、疏松。勾笔较浓,而皴笔较淡,以浓点分出石的构成和层次,墨色通透而儒雅。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地点出了松声之意境。山的结体,错落盘桓,层次清晰,景致优美,而且真实感很强,有北宋全景山水的韵致。背景的处理极为简括,炕炕洛藩,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

首页书法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画水彩画古籍艺术品

©集古作网 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

联系方式:微信搜索“jiguzuo”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