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65000×4218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536.90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王诜渔村小雪图
作品作者:王诜
创作时间:北宋
原作尺寸:44.4 x 219.7厘米
原作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渔村小雪图,卷,北宋,王诜,绢本,设色,纵:44.4厘米、横:219.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另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渔村小雪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图绘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回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全卷分为三个部分:画面的中间山峦跌宕,绵延起伏。前景石崖之上两颗苍松俯仰相和,崖下雅士泊舟浅酌,自得其乐。中景溪谷中策杖老者亦步亦趋,仆人携琴紧随其后。远景群峰屏立,苍润雄伟,山势直冲画外;崖间流水萦同,飞瀑流泉。画面有边部分溪塘芦柳,渔舟叶叶;有渔者或舟上垂钓,或塘间布网,一片忙碌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画面的左边部分:平江远眺,寂静渺渺。前景中数棵虬曲古树,盘根错节。远景低山垂幕,孤桥斜径,尽显孤寂之意。
《渔村小雪图》的构图以深远法,巧妙安排近、中、远景,给人咫尺千里之感。画法兼有李成、郭熙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又融李思训、李昭道金粉勾勒技法。山石皴擦以卷云皴兼刮铁皴,师法郭熙。寒林松树为“蟹爪枝”,行笔清润挺秀,则学李成。松针用笔尖锐,骨法清朗而不刻板。杂树叶子以水墨点簇而成,随意而生动。二折悬瀑皆两旁皴染,使之阴凹明暗尽显,山峦水口巧于变化。树头、沙脚、峰顶、岚尖,纯用粉笔烘渍,天空弹粉,以现雪花飞舞情形,山林间勾以泥金,又以破墨晕染,表现雪后初晴之浮光。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渔民小舟,张网垂钓,与寒林中形成妙趣。后段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水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惠孝同曾以“刻画严谨,笔墨精练,气象浑成,韵致深远”概括此卷。
《渔村小雪图》以小雪初雾为主要基调,正是体现了画家心理感受的变化。遭到贬斥的阴霾和重返自然的喜悦,正是通过其技法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家以侧锋短笔勾皴表现山石尖峰的坚硬挺拔,其边缘轮廓采用“破墨法”,勾勒后以清水破墨色,墨色转为轻淡,干湿对比,相得益彰,被苏轼称赞为。得破墨三昧:以中锋骨法用笔表现寒林松树的苍劲坚韧,并施以浓墨突出其临寒不凋的高贵品格。为了表现积雪,除山峦留白外,王诜还首次将金碧山水的着色方法引入水墨画,大胆地使用铅粉以示雪飘,在树头和芦苇上还略略染上金粉,突破了传统雪景的表达方式,予以雪景山水在阳光朗照下的灿烂夺目之感。整幅作品在清逸雅致间不失富贵华丽,这与画家驸马都尉的身份、向往田园牧歌式的旷淡生活是相一致的,也体现了宋人作画强调意与境交融的审美追求。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宋代山水人物画《柳荫高士图》页
传王诜山水画《瀛山图》全卷
王诜《画鹰图》轴
王诜青绿山水画《江山叠翠图》全卷
王诜青绿山水《仙境图》页
王诜仕女人物画《绣栊晓镜图》扇面页
王诜《杰阁媐春图》页
王诜《画玲石观峰》页
王诜秋景山水《诜秋山图》页
王诜山水人物画《清溪泛艇图》团扇页
王诜雪景山水《渔村小雪图》全卷
传王诜《烟江叠嶂图》卷
王诜行草书《自书诗帖卷》又名《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全卷
王诜行书《跋孙过庭草书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