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29728×3129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47.86 MB
下载格式: .jpg
作品名称:双松平远图
作品作者:赵孟頫
创作时间:元代
原作尺寸:画心纵26.8,横107.5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水墨
收藏位置: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双松平远图卷》,元代,赵孟頫,纸本水墨,手卷,画心纵26.8,横107.5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双松平远图》画面右上署“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八字,卷末自题日:“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巨、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末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少异耳。因野云求画,故出其末。孟頫。”
赵孟頫是“书画同源”和“以书入画”理论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双松平远图》又是这一理论实践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这件作品的分析与研究,无论是书法线条还是绘画线条,它们都承载着古人的宇宙意识与生命意识。因此,我们认为,元代文人画书写式的绘画使得创作和鉴赏更接近于艺进乎道的审美境界。由前述题款可见,赵孟顺欲弃南宋院体画风而直追唐、五代诸大家。
图中近景绘乔松二株及枯木坡石,隔水为起伏的山丘,画境简洁清旷,淡雅空灵。双松的画法稍工,山石则以带有飞白松动笔触勾括,略皴而无染。虽略存李郭画风之形,但简括异常,实属新体。画法上更具书法笔趣和文人墨戏的意味。
《双松平远图》中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写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画双松则用细笔双钩,简约古雅。双松的画法稍工,山石则以带有飞白松动笔触勾括,略皴而无染。虽略存李郭画风之形,但简括异常,实属新体。画法上更具书法笔趣和文人墨戏的意味。《大观录》、《墨缘汇观》、《无益有益齐读画诗》等书著录。
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题字书法
释文:仪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鄭广文诸公奇绝之跡,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仪所作者,虽未敢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稍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孟頫
双松的画法稍工,山石则以带有飞白松动笔触勾括,略皴而无染。虽略存李郭画风之形,但简括异常,实属新体。
画法上更具书法笔趣和文人墨戏的意味。卷首自识「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卷尾又识「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仪所作者,虽未敢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稍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大观录》、《墨缘汇观》、《无益有益齐读画诗》等书著录
图中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写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画双松则用细笔双钩,简约古雅。画面右上署“子昂戏作双松平远”八字,卷末自题日:“仆自幼小学书之余,时时戏弄小笔,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末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少异耳。因野云求画,故书其末。孟烦。”于此可见,赵孟頫欲弃南宋院体画风而直追唐、五代诸大家。
赵孟頫《枯木竹石图》
赵孟頫·赵雍·赵麟《三世人马图》全卷
赵孟頫水墨山水画《夏木垂阴图》轴
赵孟頫《浴象图》轴
赵孟頫山水画《竹院鸣泉图》轴
赵孟頫《二羊图》全卷
赵孟頫书画《红衣罗汉图》又名《红衣西域僧》卷
赵孟頫、管道升《鸥波亭图》
赵孟頫《天马赋》书画合璧
赵孟頫山水画作品《双松平远图》全卷
赵孟頫山水人物《蜀道难》
赵孟頫晚年画竹《竹石图》
赵孟頫(传)《诸葛亮像》
山水人物画《西园雅集图》轴
赵孟頫绘画作品《自写小像》及宋濂楷书题赞
赵孟頫(存疑)《楼阁亭台图》
赵孟頫白描人物画《人形图》
赵孟頫(伪)《松阴晚棹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