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国画高清图片下载

宋徽宗、北宋宫廷画家《文会图》轴

宋徽宗、北宋宫廷画家《文会图》轴

宋徽宗、北宋宫廷画家 / 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佶宋代人物画柳树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7000×10907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454.20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北宋文会图

作品作者:宋徽宗、北宋宫廷画家

创作时间:北宋

作品材质:绢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文会图》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文会图局部 (1)
文会图局部 (2)
文会图局部 (3)
文会图局部 (4)
文会图局部 (5)
文会图局部 (6)
——

作品简介

——

  宋徽宗文会图,轴,184.4x123.9厘米,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性好书画,秉赋极高。山水花鸟人物莫不笔墨挺秀,雅韵宜人,书号瘦金体,笔势劲逸。

  文会图图绘园池岸边,竹树掩映,中设大案,坐饮者八人,一人立执檀板,二人树下立谈,侍者九人,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盖极精妙之能事矣。

  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是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盖极精妙之能事矣。

  此画庭台器具描绘得极为华美,有别于五代时文会图简单的背景,北宋的文会图系置于完备的花园场景之中,由此也反映出北宋园林的发达。此图右上虽有徽宗题诗,左中有他的画押,左上另有蔡京题诗,但俱属可疑,应是画院中名手之作。

  虽然不是徽宗皇帝亲笔所画,但此画右上方有他的题诗,左方对称的则是宠臣蔡京的和诗,内容提及唐太宗与十八学士的故实,意在称颂当时朝中人才之盛,文治更过盛唐。这是徽宗亲自指导下的画院产品。 画中于庭院置大桌,有文士围坐,描绘精工细致,与其他徽宗画院作品如出一辙。桌上满置之华丽器皿与装饰,让人想见宫中宴集景象。以宫苑为舞台,邀请观众欣赏的表现图式,亦见于〈八达春游〉,是一创新手法,影响后世深远。

  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呈现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极精妙之能事。 此图右上虽有宋徽宗(1082-1135)的题诗,左中有他的画押,左上另有蔡京题诗,但俱属可疑,可能是徽宗画院名手之作。

背景:赵佶一生爱茶,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若、斗茶取乐。曾亲自著茶书《大观茶论》以论茶道。上行下效,使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盛行,《文会图》即是赵佶描绘当时文人会集宴饮吃茶、饮酒的盛大画面。《文会图》可看作宫廷画家根据宋徽宗赵佶的旨意,因频频举办茶会、文会应景摹写、创作而完成的作品,其中不乏赵佶的文化创意,甚至他亲自参与创作,与宫廷画家一起共同促成了此件《文会图》的诞生。

作者款识

宋徽宗本幅行书

题文会图: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宋徽宗本幅(押字)。
宋徽宗行书书法《题文会图》
▲宋徽宗行书书法《题文会图》

题跋

蔡京本幅行书题跋

臣京谨依韵和进,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
蔡京行书书法题跋《文会图》
▲蔡京行书书法题跋《文会图》

印记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养心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项墨林鉴赏章、檇李项氏士家宝玩、真赏、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叔子、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信公珍赏、公、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琴书堂、丹诚、宜尔子孙、珍秘、櫰庭清玩、阿尔喜普之印、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画幅左下角及右下角尚各有旧印数方,但漫漶不可辨)。

主题

  人物、官员、高士、侍从(侍女、童仆)、树木、杨柳、庭院、家俱、桌,椅、饮食器、文房用具、乐器。

技法

  工笔、界画、双钩 。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第二册,页929。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65。

赏析

  《文会图》原为项元汴藏,后归清宫,《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该画作描绘文人雅士会集于庭院饮酒赋诗的场面。经年的老柳古槐下,文人们铺陈巨案,案上的盘碟酒卮排列有序。案旁坐饮者、交耳相语者、顾盼者、持具侍者共十八人,另有两人树下立谈。

  该画作右上角有作者赵佶的行书自题诗《题文会图》:“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左上角是蔡京所题的和韵诗:“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

  鉴藏玺印有:八重全。“嘉庆御览之宝”,“宜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有:“项墨林鉴赏章”、“树李项氏士家宝玩”、“真赏”、“项元汴印”、“墨林秘玩”、“项叔子”,“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信公珍赏”、“公”、“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琴书堂”、“丹诚”、“宜尔子孙”、“珍秘”、”檀庭清玩”、"阿尔喜普之印”、“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截”等。

  赵佶及其宫廷画家们绘制这件作品时应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并与唐代以来创作的《文会图》相结合创意立题,也才有此卷作品的出现。《文会图》这不仅是朝廷文士雅聚的真实写照,也是朝廷人才云集的某种象征。

  赵佶将自己画的历史功臣肖像画《十八学士图》处理成文人雅集的《文会图》,由此隐含唐代十八学士的典故,以写实笔法描绘了”宋代的茶实,展示不以酒而以茶、以文治国的豪迈诗情。

  而右上角蔡京所题的和韵诗:“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则显示赵佶自以为宋朝更胜唐朝,人才济济非“十八学士”堪比拟的心理。

  图中两株繁茂的树木,并无杂乱夸张之感,条理分明且细腻、真实而生生动,这是具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是具有娴熟绘技法的专业画家才能松绘制出来的树木形象。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家刘凌沧:“画中的人物、配景、树石、道具,都用‘双勾法’,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人《女孝经图》是同样的手法。画面右上角有赵佶的自题诗,左上角有蔡京的题诗。《文会画》是中国人物画‘工笔重彩’典型风格的作品。”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