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又名《杏花鹦鹉图》,卷,北宋,绢本设色,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纵53.3厘米,横125厘米。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图绘一只鹦鹉立于一斜枝上,鹦鹉得意自适,似与人语,俏姿可掬。正是春光明媚之时,杏枝抽条,白花朵朵,欣欣日上。此图是一幅写实性的小品,可以看出徽宗“妙体众形”的深厚功力。
《五色鹦鹉图》仅绘有杏花两枝、一只鹦鹉侧身栖于杏花枝头。既没有复杂的场景,也没有刻意通过取巧的构图来引人注意。反而以现实自然的场景式取景,来表现鹦鹉、杏花的生动神采及自然姿态。
背景:赵佶不是一位好皇帝,然而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他统治者的政治地位极大地影响了艺术的发展。他痴迷于艺术,并且把自己的爱好推广到社会中,造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使北宋文化在宋徽宗时期创造了一段辉煌,尤其是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古代花鸟画历史的顶峰,并开创了花鸟画创作的新时代,对后世的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色鹦鹉图》就是一幅典型的花鸟画。据说,宋徽宗在御花园内见一只贡自岭表的别致鹦鹉飞鸣于杏枝间,姿态煞是可爱,遂御笔彩绘,复作诗并序,画了《五色鹦鹉图》。
款识释文
五色鹦鹉,来自岭表。养之禁籞,驯服可爱。飞鸣自适,往来于苑囿间。方中春,繁杏遍开,翔翥其上,雅诧容与。自有一种态度,纵目观之,宛胜图画。因赋是诗焉。
天产乾臯此异禽,遐陬来贡九重深。体全五色非凡质,惠吐多言更好音。飞翥似怜毛羽贵,徘徊如饱稻粱心。缃膺绀趾诚端雅,为赋新篇步武吟。
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
此卷既有图,又有题句和跋,为赵佶的三绝珍品。卷首有清宋荦隶书题款,前段为宋徽宗咏鹦鹉诗一首并序:五色鹦鹉来自岭表,养之禁御,驯服可爱,飞鸣自适,往来于苑囿间。方中春,繁杏遍开,翔翥其上,雅诧容与,自有一种态度。纵目观之,宛胜图画,因赋是诗焉。天产乾皋此异禽,遐陬来贡九重深。体全五色非凡质,惠吐多言更好音。飞翥似怜毛羽贵,徘徊如饱稻粱心。缃膺绀趾诚端雅,为赋新篇步武吟。
御制御画并书(仅存“制”、“并” 二字及画押)。
后半部分则画一红颈鹦鹉立千杏枝之上。杏花正在盛开,饱满的杏花在枝头次第开放,热烈浓郁,营造出春意盎然、欢快喜悦的精神氛围。
画卷上钤有元文宗“天历之宝”印,清初戴明说、宋荦藏印及清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
赏析
全枝式构图是花鸟画常见的一种构图方式,即画幅的主要部位摆布几枝全株花木,配以禽鸟或草虫,或烘云托月为其背景。花木枝干参差交错,叶片层叠枞深,疏密有致。花木下部不露脚根,也不用画山石土坡,使画面的主体物更加突出,重点更为集中。
《五色鹦鹉图》就是全枝式构图的一个典型代表,画中色彩斑斓的鹦鹉栖息在杏花枝头,营造出一种宁静欢愉的境界。
在充满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徽宗看来,描绘祥瑞之物的工笔花鸟画不但是艺术创作,还是祈祷国家和民族福祉的独特形式,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他要在大自然中发现那些预示国家运兆的祥禽瑞草,并把它们图绘下来。画中的五色鹦鹉的毛色恰好与社稷坛供奉的五色土相近,“五色”为青黄赤白黑,象征着五个方位,亦象征天下。宋徽宗正是想用“五色”向诸朝臣表明此系“天产”、“异禽、“非凡质”、乃“样瑞”也。
宋徽宗羡慕此鸟的“飞鸣自适”,实际是“自由”,这是这位帝王想得都得不到的。
这张画是一幅重彩,重彩画画成浓重是方便的,但画得很清灵、透明是不容易的。这张画的颜色设计很调和,技巧上厚薄把握得很好。在墨的底子上用石绿,因石绿为矿物质颜料,画上容易出现粉气,但它没有这种粉气。指鹦鹉背部这一块很淡很薄,笔法显得很生动。树枝的勾线很结实,用笔富有变化。
下笔较重,微露钉头,从上往下勾,如果笔法一样是很死板的,但太不相类又不能成为贯通的一枝,而此画树杆中的钉子头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很随意,有一种自然变化之妙在其中。
此图杏树枝条多以淡墨勾勒轮廓,再以极细微多尖锐墨点点苔,枝头嫩绿的叶芽隐隐透出,突出了春天枝条初发生机的柔韧感和树枝坚硬的质地感,枝条安排疏密有致,详略得当。杏花或侧或卧,或正或背,或大或小,或蓓蕾初成,或繁华正开,或团簇,或散落,极尽姿态。画家先以淡墨勾出花瓣、花蕊轮廓,然后再以白粉层层渲染,花萼则略加勾勒,然后以浅绿敷色,层层包裹,更加映衬突出杏花的繁茂、饱满和热烈,花气鲜嫩浓郁,姿态各异,若从绢上跃然生出。
鹦鹉为全幅刻画的重点所在,亦是画家着重关注的对象,画中鹦鹉眼睛大而有神,正炯炯注视眼前繁茂的杏花,似乎为欢快的春天气氛所吸引,呈现出欢愉的表情。眼睛以生漆点之,呼之欲活,确实倍见精彩。
鹦鹉羽毛呈五色,黑、灰、红、绿,鲜丽耀日,头呈黑灰色,脖颈呈深红色,翅羽、尾羽呈浅绿色,鲜艳明快的羽毛呈亮色调,为画面增添了温暖的基调。鹦鹉露出一足紧紧抓住杏枝,另一足微露脚爪,当为俯视鹦鹉角度所看到的情形,更突出了鹦鹉站立枝头的别样姿态。鹦鹉足角质鳞片也悄然画出,不同于羽毛及所立杏枝的质感,更见画家观察的精细,让人不由得驻足留意观赏。
历史传承
《五色鹦鹉图》流传有绪,幅上的“天历之宝”玺表明它为元内府所有,明末归戴明说, 清初属宋犖,后入清乾隆、嘉庆皇帝内府,全卷为乾隆内府重裱。重裱时,徽宗的题诗被移到了前面,《石渠宝笈初编》卷二十六著录。此后,赏赐恭亲王奕訢,辛亥革命后被其孙溥伟、溥儒等售予古董商,1925年为张允中在琉璃厂购得,他连题五跋,确认此系徽宗之作,考证其流传过程,并核对与《石渠宝笈》的记载无误。后为日本山本悌二郎购得,著录于其1931年刊印的《澄怀堂书画目录》中,二战后其后人售予波士顿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