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65500×2265⁺像素(400 DPI)
文件大小:323.03 MB
下载格式: JPG / ZIP
作品名称:江山万里图卷
作品作者:赵黻
创作时间:南宋
原作尺寸:纵45.1厘米,横992.5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水墨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江山万里图》卷,南宋,赵黻作,纸本,水墨,纵45.1厘米,横99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黻是南宋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居镇江北固山。擅绘人物、山水。画风接近李唐一派,寓工于逸,生动洒脱,自出机杼。所绘人物、山水、窠石、江势波浪,具有气韵。仅有《江山万里图》卷存世。
赵黻《江山万里图》卷,近十米的长卷,描绘长江两岸的壮丽景色,观赏时恍如乘舟火车在山川中溯江旅行,随着画卷向前移动,窗外的景色时而开阔,时而拥塞,目不暇给。
《江山万里图》卷,纵四十五点一厘米,横九百九十二点五厘米,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以滔滔江水为主脉,云遮雾掩,层峦叠嶂,惊涛拍岸,在峰间坡冈等处,以曲径、栈道、瀑布、屋舍、古寺等点景,樵夫行旅,农民归庄,小舟逆浪而行,飞鸟穿云破雾,穿插有致,相互映衬,充满生趣。最后用茫茫无际的大海终结画面,水天一色,气势雄伟。拖尾上有明代钱维善、张宁、陆树声等人的诗跋。
赵芾为南宋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人,生卒年不详。《江山万里图》卷是赵芾唯一存世作品,从绘画技法可见,他是师从宋代画家李唐(约一○四九至一一三○年),对水的描绘占画面较大比例,波浪以淡墨勾出为主,再用淡墨染深,惊涛穿空之势跃然纸上;山石先用淡墨勾皴,复以浓墨、重墨细绘局部轮廓,墨色浓淡轻重相得益彰。
“江山万里”是绘画中常见之题材,最早出现于唐代。据记载,李思训曾用三个月时间在壁上绘嘉陵江三百里的风光,之后唐玄宗命吴道子在大同殿绘同一题材,两者各有千秋。北宋王希孟则以青绿山水的形式创作《千里江山图》卷。赵芾的《江山万里图》卷是这类题材作品中别具风格的一幅佳构。
作品赏析
《江山万里图》中看到万里江山中的烟云风雨、山石峻岭、山间小道、樵夫行旅、乘风破浪的小舟、穿云破雾的飞鸟、山谷中的屋宇、村落、归庄的农民、深山古寺等等,可谓东起吴越、西至巴蜀、万里江山、气势宏大、一气呵成。着重描写江山壮丽景色,气势雄伟,笔法学李唐而略纵逸,但仍未脱南宋院体画之痕迹。
该图山石用笔挺劲,先用淡墨勾皴,再以浓墨、重墨细绘局部轮廓,墨色的浓淡轻重相得益彰。对水的描绘占画面的比例颇大,同时也是此图的成功所在。波浪主要用淡墨勾出,复用淡墨染深,以现出惊涛穿空之势,可谓“前无古人”。
《江山万里图》以长卷形式描绘长江景色。画面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烟雾弥漫,烟波浩荡,曾峦叠嶂,惊涛拍岸,风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险象环生,构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壮丽场面。
题跋
此图历经元、明文士品题。元末明初钱惟善于洪武十年(1377年)为此卷作诗题并序。明吴兴张宁题引首“长江万里”四字,并于成化二年(1466年)又题;明陆树声于万历三年(1575年)以诗跋于卷尾。
张宁为赵黻《江山万里图卷》引首题跋,款识:赐甲戌进士、文林郎、礼科都给事中,赐一品服。吴兴张宁隶古,时天顺七年(1463)秋九月也。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在《江山万里图卷》拖尾处,还有一处张宁的行草书题跋。
清·徐溶《仿巨然山水》轴
张舜咨山水画《古木飞泉图》轴
宋代山水画《溪山秋霁图》全卷
武元直《赤壁图》全卷
倪瑛《坐看洗马图》扇面页
杨士贤山水画《寒山飞瀑图》
蒋嵩山水画《归渔图》轴
蒋嵩山水画轴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明· 吴昌山水画扇面
明·赵子俊山水画《停舟访梅图》
夏禹玉《雪溪放牧图》团扇页
南宋水墨山水画长卷 赵黻《江山万里图》全卷
山水楼阁画《宫苑图》
唐代·杨升没骨山水画《蓬莱飞雪图》
明·朱邦山水画人物画《寒江渔村图》
展子虔《游春图》卷
太古遗民《江山行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