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赵佶 / 辽宁省博物馆

全图预览 PREVIEW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1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2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3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4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5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6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7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8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09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0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1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2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3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4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5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6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7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8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19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0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1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2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3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4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5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6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7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8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29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30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31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32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_01_3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高清大图局部 (1)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高清大图局部 (2)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高清大图局部 (3)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高清大图局部 (4)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高清大图局部 (5)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122671×372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1.03 G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RAR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作品作者:赵佶(宋徽宗)

创作时间:北宋 /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

原作尺寸:31.5x1172 厘米

原作材质: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

收藏位置:辽宁省博物馆

  《草书千字文》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由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狂草书法作品,该作写在一张长为11.72米的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赵佶与其他的书家一样,喜欢书写《千字文》,一生写了多卷,但仅存两件。其中一件是崇宁三年(公元 1104年)他22岁时创作的《瘦金书千字文》,现藏上海博物馆 。另一件,便是该作《草书千字文》,创作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赵佶恰好40岁。这两卷分别用真楷和狂草所书的千字文,都是根据周兴嗣的版本所创,中间除了为避讳而改了几个字之外,概无差异。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1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2

  《草书千字文》由于创作于描金云龙纸上,纸面光洁,笔墨渗透缓慢,因此通篇尖刻锐利的笔画居多,含蓄钝拙的笔画偏少。该作在用笔上极尽奔放驰骋之致,提按顿挫,轻重粗细,方折圆转,互相间交叉很有旋律,具有自然的、富于音乐感的气度。

  《草书千字文》的结字大小错落,字势或稳重或鼓侧,意态生动 。该作是从怀素取法的,笔力丝毫不弱,筋力十足。赵佶将怀素的那种绵延之势运用得自由自在,尤其是对于圆转的运用,精熟至极,每个字都形成一种包围之势,结构空间充满坚韧的弹性。但是有些字大圈套小圈,圈圈相扣,显得笔法雷同,有所美中不足。从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难分伯仲。

  《草书千字文》用笔以中锋细线条为主,线条虽细但很有力度和弹性。在纵向空间比较小的情况下,赵佶对于长线条的使用也是很恰当的,如文中“号”“帝”“也”等字末笔的遥遥下垂,不仅调节了空间比例, 使之疏朗、跌宕灵动,充满高情远致,同时也起到了导气融通的作用,使作品显得更加气脉贯通。

  《草书千字文》的章法布白也具特色。行与行之间的留白、穿插、争让颇含机巧,如“弗离”二字末笔与首笔的穿插,“廉”的撇笔向左争而“性”字躲让,“离”与“颠”空间留白大胆等等。通篇没有强行填塞之处,而是随形造势,依势布形,一应自然地抒放敛拢。此帖可取法之处甚多。或取其用笔的瘦韧,或取其字形的多变,或求其章法的巧妙。

  《草书千字文》在保证线条质量的基础上,写得很迅疾威猛,汪洋恣肆,神通六合,气势浩荡,一泻千里,有“舍我其谁”之势。在气象上神满气足,全篇浩浩荡荡,有如奔腾之水顺势而行,强烈地吸引着欣赏者的目光。总揽该作的全篇,虽为长卷,却笔跃气振,跳动不息,毫无倦笔。在这样一幅作品面前,观赏者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风流天子的得意及张狂,整幅作品比例相宜,疏朗灵动,气脉贯通,章法得当,让人叹为观止,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以书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款识:宣和壬寅御书、天(相传是“天下一人”的简写)。

  钤印:御书之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印。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