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素摹兰亭序全卷(神龙本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全册(共8册175开)
兰亭八柱帖墨拓(乾册) 第1册:虞世南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坎册) 第2册:褚遂良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艮册) 第3册:冯承素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震册) 第4册:柳公权书兰亭诗墨迹
兰亭八柱帖墨拓(坤册) 第7册: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全册(共8册168开)
龚贤山水画《溪山隐居图》轴
龚贤积墨山水画《松林书屋图》轴
龚贤山水画《水乡清夏图》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
龚贤水墨山水《十二月令山水册》15开
龚贤山水画《高岗茅屋图》轴
清龚贤自题水墨山水小景册(18开)
吴昌硕行书四条屏
吴昌硕行书中堂轴
吴昌硕石鼓中堂轴
吴昌硕篆书三言联轴
吴昌硕篆书轴
吴镇山水画《清江春晓图》轴
元吴镇水墨竹谱图卷
元吴镇《竹石图》轴
吴镇《渔父图卷 》上博本
元吴镇《渔父图》轴
元吴镇《渔父图卷》超清全卷图
吴镇《双松图》又名《双桧平远图》轴
吴镇山水画《草亭诗意图》卷【超清图】
吴镇山水画《洞庭渔隐图》轴
清柳堉《溪山行旅图》卷
冯承素摹兰亭序全卷(神龙本兰亭序)
清于敏中《临孙过庭书谱》册
清于敏中行书《书御制雪景诗》轴
清于敏中小楷书《书御制元旦试笔册》
于敏中《临董其昌书十八阿罗汉颂》卷
清于敏中小楷书《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册(共2册58开)
于敏中行书轴
兰亭八柱帖墨拓(坤册) 第7册: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兰亭八柱帖墨拓(艮册) 第3册:冯承素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全册(共8册175开)
兰亭八柱帖墨拓(兌册) 第8册:弘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兰亭八柱帖墨拓(坎册) 第2册:褚遂良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乾册) 第1册:虞世南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離册) 第6册: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
兰亭八柱帖墨拓(巽册) 第5册: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原本
兰亭八柱帖墨拓(震册) 第4册:柳公权书兰亭诗墨迹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全册(共8册168开)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八册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七册
清于敏中、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六册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五册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三册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四册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二册
清梁国治《摹兰亭八柱帖》第一册
三希堂法帖唐冯承素《临兰亭诗序》墨拓
龚贤山水画《溪山隐居图》轴
龚贤积墨山水画《松林书屋图》轴
龚贤山水画《群峰石潭图》轴
龚贤山水画《水乡清夏图》
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宋代著名书法家。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薛氏于北宋晚期,独致力对王羲之的晋人书风,书史上南宋高宗对他推崇有加,间接影响到元代书法的复古风气
俞和(约1307-1382年),元代书法家,字子中,号紫芝(芝生),晚号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庐)人,寓居钱塘(今杭州)。性冲澹安恬,隐居不仕,能诗,喜书翰。尝广临晋唐诸帖,功力极深
赵干,五代·南唐画师。后主李煜朝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林木、人物,长于构图布局。所画皆江南风景,表现“烟波浩渺、风光明媚”之山光水色尤具独到。代表作品《江行初雪图》...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主要作品《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创颜体书,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李昭道,字希俊,唐代画家,唐太祖李虎六世孙,彭国公李思训之子。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
朱耷,字刃庵,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画家、书法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
羊欣(370年~442年),字敬元,南朝宋大臣、书法家,桂阳太守羊不疑之子。善于真书,沈约评价:王献之之后,可以独步。传世书迹有《暮春帖》,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擅书法,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弘历学王羲之、赵孟俯、黄庭坚等名家的书法,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圆润道丽、温妍儒雅的书法风格。
于敏中(1714年—1780年),字叔子、仲常,号耐圃、重棠。江苏金坛(今属常州)人。中国清代大臣,书法家、学者。擅长诗文、书法,尤其以楷书、行书出名,书风似董其昌。逸笔草草,浓润圆熟,豪纵奇古,通篇志气平和,墨迹古雅,苍茫之意溢于褚墨之间,一点儿也不染清初馆阁体媚态...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书法以行草最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