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42461×1915像素(72 DPI)
文件大小:55.34 MB
下载格式: .jpg
作品名称:传元吴镇晴江列岫图卷
作品作者:吴镇(传)
创作时间:元代 / 元顺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
原作尺寸:本幅59.8x1065.4厘米;拖尾59.8x318厘米
原作材质:本幅绢本;拖尾紙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元吴镇晴江列岫图卷有元人吴镇(一二八O-一三五四)的款印和题记,因此归在吴镇名下。据题记所云,系画与嘉遁先生,完成于至正辛卯年(一三五一)。嘉遁先生名姓为何,有待进一步考订。由于全卷笔墨韵味与传世吴镇画作有距离,山石披麻皴结组的规律以及斧劈皴造形均与明人相近,可以推知实为明人托名之作。原作者想必也是一位隐者,具备类似清雅的才性,而以吴镇作为个人期许的方向。
至正辛卯(一三五一年)秋日。梅道人寫晴江列岫圖。
款识二
鎮僻處窮居。寡營歛跡。孑立獨行。謝絕世事。非有意存乎其間。懶性使然也。暇則焚香誦書。游戲翰墨。時作短幅小方。稍不愜意。即投之水火。或交知見愛之。遂以相贈。當於人心者。十有八九矣。往歲嘉遯先生。以長縑數幅索畫。豈以余畫為足重乎。予何敢辭。不謂淹滯二載。而先生亦不我咎。真有以知我也。今年秋。乃竟其卷。為書若此。惟先生略其妍媸而并忘其罪愆。則鎮幸甚。八月下浣。梅花菴吳鎮識。
梅花盦、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仲圭。
▼鄧文原
蒲城孫世英編修。與余同舟南下。出其嘉遯翁所藏梅道人晴江列岫卷相示。筆意高古。墨氣淋漓。真不在董巨之下。因作長歌題之。不能讚其八法之工也。文原識。 草書 長江亭亭桑落洲。青山獨傲蘋花秋。邊聲已逐鼓鼙盡。水氣欲挾漁榔浮。謫仙騎鯨五柳老。真景變滅隨沙鷗。空餘秦箏與羌管。斷續不洗琵琶愁。梅花庵中解蒼珮。宴坐得意毫端收。空青點雲碧痕濕。方諸取月寒光流。江上老人在何許。似覺頷首相遲留。佳峰稜稜鐵鈎鎖。千樹點點銅浮漚。要知翰墨灑清氣。俗子政爾勞雕鎪。山空無人息機事。青眼不與王公酬。揮毫汗漫凜太古。擬跨獨鶴游磯頭。人在江湖貴適意。底用絕俗藏林丘。披圖覽卷重嘆息。天際杳靄疑歸舟。蒲城孫世英編修。與余同舟南下。出其嘉遯翁所藏梅道人晴江列岫卷相示。筆意高古。墨氣淋漓。真不在董巨之下。因作長歌題之。不能讚其八法之工也。文原識。印記:巴西鄧氏善之。
▼吳全節
世之貌山水者。曰妙於生意。能不失真。如是而已。又問如何是生意。曰殆謂自然矣。問自然。曰能不失真古。斯得之矣。夫天地生物。特一氣運化爾。其功用宜物莫知為之者。故能成於自然。今畫者信妙矣。方且暈形布色。求物比之。似而效之。皆人力之後先也。豈能令其自然哉。仲圭此卷。神凝智解。得於心而發於外。解衣盤礡時。正與山林泉石相遇。故能攬須彌盡於一芥。氣振而有餘。盡得山川之精蘊耳。彼含墨咀毫。受揖入趨者。可執工而隨其後耶。看雲老人吳全節。印記:吳氏全節。
▼魏驥
昔人評梅道人畫。為天然第一。其得勝解者。非積學所致也。夫山水之奇崛神秀。奧妙難窮。畫家欲奪其造化。非飽游飫覽。歷歷羅列於胸中。目不見絹素。手不知筆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畫。此懷素夜聞嘉陵江水聲。而草聖益佳。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筆勢益俊者也。今此卷不下堂筵。坐窮泉壑。山光水色。滉漾奪目。觀者即擬之旭素書譜。夫誰曰不可。資善大夫南京吏部尚書蕭山魏驥識。印記:仲房。
▼文徵明
時嘉靖十一年壬辰秋七月望後二日。文徵明書於悟言室。 草書 元季畫家。不勝指屈。雖散漫四方。而惟江左為最。若仲圭其一也。仲圭居諸大家之右。獨得董巨正傳。至於竹石寫生。又稱妙絕。所謂淡而不厭簡而文。仲圭有之矣。然未能見知于人。處室屢空。而松柏後凋之操。未嘗少謝。又為元季第一流人。誰為繪畫之事。足以盡其平生梗概乎。此卷昔為嘉遯翁所作。傳至今日。又屬吾友默菴所藏。觀其畫。想其人。畫固可重。而人尤足重。後之覽者。若止以畫視之。其亦淺之乎。知仲圭矣。時嘉靖十一年壬辰秋七月望後二日。文徵明書於悟言室。印記:停雲、文徵明印、衡山。
▼王世貞
右仲圭晴江列岫圖。余從柘湖何氏以善價購得之者。生平閱歷此公墨妙。凡二十卷軸矣。無若此卷之蒼老鬱秀。展之如可餐挹。幾忘畫境。昔年曾獲一峰道人長卷。及黃鶴山樵秋山圖。迂翁海嶽菴圖。皆盡神逸之致。最後得此。遂成元季四大家之合。吾知四公之蹟流傳茲世渥矣。欲求如是之完美者鮮甚。子孫其善藏之。當識吾之一段苦心也。己未七月下浣記。天弢居士世貞。印記:世貞、弇州山人。
▼于敏中
吳鎮晴江列岫圖一卷。元人跋二。明人跋三。卷長三丈三尺有奇。氣勢蒼渾。筆墨淋漓。山石草樹。舟屋人物。悉以書家中鋒運之。精力圓足。神韻有餘。想見解衣盤礡之樂。鄧文原跋。謂其不在董巨下。董源巨然之是否相合。雖不敢知。然辨其結構蹊逕。尚存北宋矩度。以臣目中所見吳鎮畫。似無出其右者。故當是鎮生平傑作。臣嘗疑鎮何以能與黃公望王蒙倪瓚相匹。今觀此卷。誠不愧四大家並稱矣。至文原跋所云嘉遯翁。蓋姓孫氏。其名不可考。但鎮人品極高。索其畫者。雖片楮不易得。而嘉遯翁以如此長縑屬之。曾不相拒。意必高尚者流。與鎮同志。故不憚經營渲染歟。其柘湖何氏名亦不著。按柘湖在嘉興華亭之間。何氏殆不過隨意收藏。非真賞鑑者。及歸王世貞。是卷始得定評耳。乾隆癸已仲秋月中澣。臣于敏中敬識。印記:臣于敏中、依光日月。
▼清高宗
得勝解非積學成。蕭山跋語致精評。長江欲共秋空遠。列岫如烘皜日晴。鼎峙四家真不媿。筌忘六法有誰京。溯源應近金川地。邇日軍機正繾情。癸巳(一七七三年)中秋節御題。印記:乾、隆。
|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
| 收傳印記 | 索額圖 | 也園珍賞 |
| 收傳印記 | 索額圖 | 也園索氏收藏書畫 |
| 收傳印記 | 子子孫孫永用印章(重一) | |
| 收傳印記 | 索額圖 | 友古軒(重二) |
| 收傳印記 | 文嘉 | 文休承氏 |
| 收傳印記 | 王世貞 | 王元美鑒賞(重三) |
| 收傳印記 | 王世貞 | 世貞(重二) |
| 收傳印記 | 世寶 | |
| 收傳印記 | 白榆社人 | |
| 收傳印記 | 吳全節 | 吳全節氏 |
| 收傳印記 | 阿爾喜普 | 東平 |
| 收傳印記 | 阿爾喜普 | 阿爾喜普之印 |
| 收傳印記 | 王世貞 | 弇州山人(重二) |
| 收傳印記 | 徐氏世家真賞 | |
| 收傳印記 | 徐奇 | |
| 收傳印記 | 索額圖 | 欽賜忠孝長白山長索額圖字九如號愚菴書畫珍藏永貽子孫 |
| 收傳印記 | 道南書屋清鑒 | |
| 收傳印記 | 文嘉 | 肇錫余以嘉名 |
| 收傳印記 | 阿爾喜普 | 樂菴 |
| 收傳印記 | 索額圖 | 樂聖且銜杯 |
| 收傳印記 | 阿爾喜普 | 櫰庭清玩 |
| 收傳印記 | 讀畫 | |
| 收傳印記 | 鑑藏 (半印) | |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石渠定鑑 |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清內府印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重華宮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清德宗后 | 隆裕皇太后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寶笈重編 |
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披麻皴、斧劈皴、写意。
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第三册,页1580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38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七册,页319-324

元吴镇《疏林远山图》页

历代集绘《吴镇枯木竹石图》页

元吴镇水墨山水页

吴镇水墨山水《溪流归艇图》页

吴镇山水画《夏山欲雨图》卷

元吴镇山水卷

元吴镇画山水卷

吴镇水墨竹《竹谱卷》

元吴镇竹谱真迹卷

元吴镇墨竹卷

元吴镇墨竹卷

元吴镇墨竹谱卷

元吴镇山水轴

吴镇山水画《乔林萧寺图》页

元吴镇山水画《虚榭听泉图》页

吴镇水墨画《雨竹风兰图》页

元吴镇《曲彴孤亭图》页

集古名绘《元吴镇竹泉小艇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