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千岩万壑图》卷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

龚贤 / 南京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1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2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3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4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5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6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7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8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09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0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1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2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3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4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5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6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7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8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19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0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1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2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3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4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5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6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7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8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29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30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31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32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33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34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35
龚贤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卷_36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2)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3)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4)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5)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6)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7)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8)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9)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0)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1)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2)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3)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4)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5)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6)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7)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8)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19)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局部 (20)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80030×2192像素(200 DPI)

文件大小:350.99 M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RAR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龚贤千岩万壑图卷

作品作者:龚贤

创作时间:清代 /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原作尺寸:27.8x980 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水墨

收藏位置:南京博物院

  《千岩万壑图》是清代画家龚贤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绘山岩丘壑连绵不断,繁复无尽,其间茂林嘉村云气烟,飞泉高,孤村落,江流小舟,景致表现得真实生动、完美自然,秀丽、壮伟兼具,引人入胜。《千岩万壑图》中,龚贤充分运用明暗关系体现山体的造型,超出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的范畴,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首次明确将光影和黑白对应起来的人。

  此图着重刻画近景、大山,该图是属于特殊的横向构图,据说是后来剪裁而成,不是当初便是此图样。平远而起伏连绵的山峦,山峦间草木稀疏生长,洲渚交横,云雾显晦,空蒙幽深。在画幅的右下角有“野遗生龚贤”之落款和“龚贤印”之印样。

背景

  龚贤早年正值明末战乱,到处飘泊流离,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生活清苦,他富有民族气节,一腔坚贞之情寄于绘画之中。善画山水,师法董源、二米、吴镇、沈周,但并不一味摹古,而是注重写生,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山水大都取材于南京一带风光,着意表现富饶美丽的湖光山色。他布置丘壑,追求奇而安的境界,既真实又不一般化。此《千岩万壑图》就是他这类画风的代表作之一。此幅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作者时年五十五岁,正值其创作的旺盛时期。

赏析

  此画构图饱满充实,满而不塞,画中时露空白,形成黑白对比强烈。整个画面景象壮阔,景物繁多,但繁而不乱,在布局构图上达到了奇与安、实境与幻境的统一。此画给人们最为深刻印象,即也是此画的最大特点,即善于用墨,把墨色的运用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继承和发展了宋人的“积墨法”,“一遍点、二遍加、三遍皴,便歇了,待干又加浓点,又加淡点一道,连总数是为七遍”(《柴丈画说》),山石是先勾出轮廓,然后积染,皴擦,而且先干后湿,这样,轮廓线与皴染浑为一体,层次分明,显得十分浑厚。树木也是层层烘染的墨法,湿润、浓郁。在用墨时,还注意黑白、虚实对比,强调明暗分明,使山林景色富有深远、光照感。

  纵观全图,作者特别注意横向景物的展开,在构图上注意远境近境的联络映带,既有一放一收、 实境一虚境、 一开一合大聋法的纵横驰骋,也有在小范围上虚实开合的变化,因而整体构图显得密而不乱,疏丽不空。山川气脉隔而不断,既有空间的深远,又有视觉上的无穷变化。

  《千岩万壑图》中,龚贤充分运用明暗关系体现山体的造型,超出传统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的范畴,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首次明确将光影和黑白对应起来的人。

  此图前部分为作者投入精力最多的部分,以实境为主,大力渲染峰峦的伟岸、雨后景色变化的美丽。开篇对岸远山微抹,远方江水静静地流来,以江面的宁静把观者带入画面之中,使之心境舒缓,为高潮的出现作出铺垫,然后徐徐拉开全画的序幕。在这一部分中,最让观者意纵神耸的是作者有意刻画的万千峰峦、千岩万壑,让人惊心动魂。山峰峦头各具情态,或挺拔耸出,或欲语带笑,或蹲伏侧卧,或起立欲奔,或伸展顾盼。峰峦的辉光和明亮,如银辉一般与雾气的明亮互相掩映包容,形成一道道光带缓行屈伸于山峦树丛之中,若断若连,若生若灭。古木丛林此起彼伏,在峰峦间绵延不绝,凝聚着无以复加的郁郁之气。山间流泉则细细垂下,沿山谷汇成清澈的溪流。屋舍、寺塔点缀于山峰、谷坞间。山岚、烟蔼出没升腾,在旷野树丛山谷间徐徐飘出。雾气渐渐聚集,月光如梦境笼罩四野,一切部静悄无语。夏日午后的宁静、冬日温暖阳光照耀下的气象、雨后空气中的澄静凝练、明月照耀里的朦胧境象,也都被作者收拢笔下,幻化为大自然变幻不定的复合境象。此部分布景深远辽阔,静寂的氛围透出苍茫肃穆的深沉。

  后部分则以大江为描绘的主体。四面至此,汀面广阔,远帆从江面缓缓而求,近处江岸停泊营数点渔舟,掩映在树下爷从中,再向庄则是与右岸相对的山峰,然后夹江之外又有坡岸山峦笼束,以作终老,与千岩万壑相呼应。山于此部图像是虚境,同前一段的实境描绘相比,显得清明宁静,寂静优美的氛围终含有舒畅开阔的愉悦情怀。

款识

  癸丑(1673年)嘉平半亩龚贤写。

作者印

  龚贤印。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