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作品简介
——芦花寒雁图,元代,吴镇,绢本,纵83.3厘米,横27.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芦花寒雁图》以平远法绘秋日水滨景色,水面微波荡漾,蒹葭苍苍,一双芦雁振翅飞起,渔父于舟头仰首凝视。画面空灵寒寂,形成了平淡清远的境界。图中以平行置景的手法表现空阔无际的水泊,以浓淡变化的水墨表现远近层次,平中见奇。
此图中心部分画了一个大的芦苇塘,时已深秋,两岸芦花在随风摆动。塘中画一正在行驶的小船,船头一艄公须髯飘拂,一边划桨,一边昂首望天,他显然听到了寒空雁叫,才把目光转向天空。上部空中,有两只孤雁,正背着小船的方向飞去。
该幅自题:“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钤印“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钤鉴藏印“怡亲王宝”、“黄氏仲明”、“虚斋审定”等11方。
《芦花寒雁图》中双雁起飞,渔父仰首观望,通过细致描绘周边环境,巧妙地把渔父安排于水面一个较突出的位置。 [3]此图画幅不大,却意境深远。画面采用三段式构图,平行的披麻皴。横向铺开,除了渔父和寒雁外,《芦花寒雁图》中的大多物象都能在《寒林重汀图》中找到,可见董源对吴镇的影响。
此图技法上用柔润的线条勾写物象,笔法灵活,疏简秀逸,自然平淡,苍润华滋,具有文人的书卷气。图中山石、坡地直接用大笔,连扫带染,使得皴笔与渲染的墨色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再加以披麻皴,罩一层水墨,略分浓淡,以区分山石的凹凸向背。在水域的处理上,更是用湿笔淡墨层层铺陈。在用墨上,饱蘸水分,将江南湿润的空气流动在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