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吴镇《嘉禾八景》卷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

吴镇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图预览 PREVIEW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1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2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3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4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5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6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7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8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09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0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1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2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3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4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5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6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7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8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19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20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21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_22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1)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2)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3)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4)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5)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6)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7)
元吴镇《嘉禾八景卷》局部 (8)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35971×1670像素(100 DPI)

文件大小:93.40 MB

下载格式: .png

——

作品简介

——

作品名称:元吴镇嘉禾八景卷

作品作者:吴镇

创作时间:元代

原作尺寸:本幅37.5x566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一二八0 —一三五四年),浙江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此幅所画乃位于嘉兴附近的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州幽澜等八个风景胜地,合称为「嘉禾八景」。全作布局简略,用笔不多,气韵古朴,表现了大自然宁静典雅的情调。画幅右下方有千字文第七五三「渠」字编号,为项元汴旧藏。

  本幅为一长卷,画嘉兴附近的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州幽澜八个风景胜地,合称为「嘉禾八景」。全作布局简略,用笔不多,气韵古朴,表现了大自然宁静典雅的情调。 吴镇(一二八○—一三五四年),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为元四大家之一。

作者款识

  真如塔。長水法師塔。彩雲墓。雪峰井。五龍廟。鴦湖。雙湖橋。鴦湖。金明寺。(八景標名)。鴛湖春曉。在縣西南三里真如寺北。城南澄海門外。湖合鴛鴦。一道長虹橫跨水。涵波塔影見中流。終日射漁舟。彩雲依傍真如墓。長水塔前有奇樹。雪峰古甃冷於秋。策杖幾經遊。長水法師塔前有仁杏葉。上生果實。印記:梅華盦、吳鎮。

  嘉禾八景圖。勝景者。獨瀟湘八景得其名。廣其傳。惟洞庭秋月。瀟湘夜雨。餘六景皆出於瀟湘之接境。信乎其真為八景者矣。嘉禾吾鄉也。豈獨無可攬可采之景與。閑閱圖經。得勝境八。亦足以梯瀟湘之趣。筆而成之圖。拾俚語。倚錢唐潘閬仙酒泉子曲子寓題云。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歲甲申冬十一月陽生日書于橡林舊隱。梅花道人鎮頓首。印記: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

  空翠亭。三過堂。本覺禪寺。檇李亭。萬壽山。(八景標名)。空翠風煙。在縣西二十七里。檇李亭後。三過堂之北。空翠亭邊圍竹可十餘畝。本覺僧剎也。萬壽山前屹立一亭。名檇李。堂陰數畝竹涓涓。空翠隕風煙。騷人隱士留題詠。紅塵不到蒼苔逕。子瞻三過見文師。壁上有題詩。

  白龍潭。三塔灣。龍王祠。景德禪寺。(八景標名)。龍潭暮雲。在縣西通越門外三里。三塔寺前。龍王祠下。水急而深。遇旱則祈于此。時有風濤可畏。三塔龍潭。古龍祠下千年跡。幾番殘燬喜猶存。靜勝獨歸僧。陰森一逕松杉夜。樓閣層層曜金碧。祈豐禱旱最通靈。祠下暮雲生。

  濠罟。三賢堂。馬場湖。放生橋。梓潼祠。鹽倉。煙雨樓。陸贄祠。宣公橋。秦住山。乍浦。(八景標名)。春波煙雨。在嘉禾東春波門外。舊日高氏圃中煙雨樓。一掌春波。矗矗醝帆鬧如市。昔年煙雨最高樓。幾度暮雲收。三賢古跡迷岐路。窣堵玲瓏插濠罟。荷花裊裊間菰蒲。依約小西湖。三賢者。陸宣公。陳賢良。朱買臣。

  月波樓。水西寺。爽溪。祥符寺。仁壽寺。天福寺。梁朝檜。金魚池。楞嚴塔院。九品觀。華光樓。(八景標名)。月波秋霽。在縣西城堞上。下嵌金魚池。昔李氏廢圃也。粉堞危樓。欄下波光搖月色。金魚池畔草蒙葺。荒圃瞰樓東。亭亭遙峙梁朝檜。屈曲槎牙接蒼翠。獨憐天際欠青山。却喜水迴環。

  端平橋。施侯祠。上閘。杉青閘。下閘。秋茂鋪。洞庭山。吳江塔。震澤。(八景標名)。三閘奔湍。在加禾北望吳門外。端平橋之北杉青閘。三閘奔湍。一塘遠接吳淞水。兩行垂柳綠如雲。今古送行人。買妻恥醮藏羞墓。秋茂郵亭遞書處。語逢樵子莫呼名。驚起墓中靈。

  石田。子胥試劍石。荷鍤亭。胥山。存吾堂。白石祠。石龜。聽雪亭。(八景標名)。胥山松濤。在縣東南十八里德化鄉。山約百畝餘。荷鍤翁墓其下子胥古跡也。百畝胥峰。道是子胥磨劍處。嶙峋白石幾番童。時有兔狐蹤。山前萬个長身樹。下有高人琴劍墓。週迴蒼薈四時青。終日戰濤聲。

  武水。幽瀾泉。景德教寺。吉祥大聖寺。魏塘。雲間九峰。(八景標名)。武水幽瀾。在縣東三十六里。武水北。景德教寺西廊。幽瀾井泉。品第七也。一甃幽瀾。景德廊西苔蘚合。茶經第七品。其泉清洌有靈源。亭間梁棟書題滿。翠竹瀟森映池館。門前一水接華亭。魏武兩其名。

  幽瀾泉乃嘉禾八景之一。而亭將摧。在山師欲改作而力不暇給。惟展圖者思有以助之。亦清事也。梅華道人鎮勸緣。

题跋

  辛敬拖尾一草書:次弟古詩八章。奉題嘉禾八景用呈在山老師一粲。大梁辛敬頓首。秋陰覆野水。暝色帶高城。萬古風雨餘。滿軒空翠生。昔人會心處。華落徒縱橫。勝事欻千載。焉用此亭名。清溪駚奔滯。神物出其下。浩劫上浮云。中霄走雷雨。吾嘗隱廬阜。飛瀑孤絕處。對此發幽期。長吟度秋浦。落日湖上行。風吹湖水明。芙渠未出水。夗央空復情。佳人翠袖薄。公子彩舟輕。暗憶題詩處。華絮滿春城。昔賢讀書處。今人採樵路。烟雨暗春波。江鷗迷處所。山遙數峰出。洲隱千颿去。應有倚樓人。天長望汀樹。孤城何迢迢。飛棟上咫尺。初月照江波。吳船夜吹篴。秋清野寺靜。露下蘋洲碧。不見放魚人。疏鍾起遙夕。怒濤未修渠。西出吳門道。官家嚴水利。蓄洩何草草。洞庭霜橘晚。震澤鱸魚早。從此具扁舟。長竿澤中老。榜舟趨南山。飛蓋轉賦甸。登高望吳越。擊鼓馳觴讌。靈颷振岩角。飛雨洒石面。欲吊子胥魂。影長淚如霰。古寺閟幽敞。清涼生道心。澄源旣(眼)(點去)不眛。萬象自浮沈。龍吟珠光曉。鳥度菱花深。上人散華處。時復一來尋。

  周鼎拖尾二行楷書:武水幽瀾亭。泉品在第七。新開縣衙好。當作景之一。維南有胥峰。突起平田中。是誰磨劍石。化此青芙蓉。城陰古三牐。旣廢尚遺址。細雨遠帆來。持錢揖津吏。風光水西頭。黃衣豈緇流。惟餘此陳迹。千古爽溪樓。春波遶城綠。行舟亂鷗鶩。宣公石梁在。疇能繼芳躅。重湖浸南陌。飛來雙錦鴛。棹歌驚不起。烟雨自江邨。龍淵三窣堵。靈祠挾其右。鍾聲隔林莽。行人重回首。檇李古名郡。作亭當寺門。題詩三過後。爽氣猶生存。怪底梅沙弥。多寫僧房景。問我詩中禪。都成影中境。雲東僊館裡。一紙千金酬。況皆此鄉人。扁舟憶同游。而今同𥉏畫。此景亦增價。羣鴉翻墨池。斜昜未西下。久乏志乘書。徒有八者名。誰當補其逸。因之良感情。成化十五(一四七九)秊。己亥秋七月廿六日。書于江南水竹村上。桐邨老牧旹年七十有九。印記:大桐邨上、伯器、杏花春雨江南、金湜。

  引首:嘉禾八景。(篆書)太僕寺丞前中書舍人直文華殿賜一品服。四明七十四翁金湜。(行書)。印記:本清、四明金湜、中書舍人之章、仁山。

原作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37.5x566
引首 30.9x97.5
拖尾一 36.6x78
拖尾二 37.8x112

印记资料

印記類別 印主 印記
收傳印記   □□(半印不辨)
收傳印記   □□軒(半印)
收傳印記 文彭 三橋居士(重三)
收傳印記 索額圖 也園珍賞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京(重三)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京父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京所藏(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孫世昌(重三)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子孫永保(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元汴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元汴(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元汴(重一。隸書。)
收傳印記   分政司馬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友古軒(重九)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天籟閣(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淇 少岳山人(重四)
收傳印記 文彭 文彭之印(重二)
收傳印記 文彭 文彭之印(重三)
收傳印記 文彭 文壽承氏(重三)
收傳印記 文徵明 文徵明印(重十)
收傳印記   以信(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古檇李狂儒墨林山房史籍印(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平生真賞(重三)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同(重五。其中一為殘印。一為半印)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合(重五。其中一為殘印。一為半印)
收傳印記   竹素□□(重一)
收傳印記   竹素園
收傳印記 項元汴 考古證今(重七)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收傳印記   放情丘壑
收傳印記 阿爾喜普 東平(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林(重二)
收傳印記 林熊光 林朗庵考藏書畫印
收傳印記 林熊光 林朗庵鑑藏印
收傳印記 林熊光 林熊光印
收傳印記 索額圖 長白索氏珍藏圖書印
收傳印記 阿爾喜普 阿爾喜普之印
收傳印記 阿爾喜普 阿爾喜普之印(重六)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品(重二)
收傳印記   奎(重九)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帝匋唐之苗裔(重四)
收傳印記 項元汴 若水軒(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香嚴居士
收傳印記 林熊光 朗庵所得精品
收傳印記 林熊光 朗庵祕玩
收傳印記 林熊光 朗庵藏寶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桃里(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神(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神游心賞(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退密(重三)
收傳印記 馬書奎 馬硯珊收藏金石圖書記(重一)
收傳印記 馬書奎 婁左別號硯珊(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寄傲(重二。其中有一為半印)
收傳印記 張若麒 張若麒印
收傳印記 張應甲 張應甲
收傳印記 張應甲 張應甲印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從吾所好
收傳印記 梁清標 梁清標印(重一)
收傳印記 索額圖 欽賜忠孝長白山長索額圖字九如號愚庵書畫祕藏以貽子孫
收傳印記   琴山
收傳印記 項元汴 虛朗齋(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子京印(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子京家珍藏(重三)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元汴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元汴子京氏私印(重四)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元汴印(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元汴字子京(重四)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元汴封
收傳印記 項元淇 項元淇(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叔子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墨林印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墨林鑑賞章(重三)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項翰墨印
收傳印記   誠畏齋(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遊方之外
收傳印記 林熊光 熊光(重一)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蒼巖子
收傳印記 馬書奎 遠郊
收傳印記 阿爾喜普 樂琴書以消憂(重一)
收傳印記 索額圖 樂聖且銜盃
收傳印記 林熊光 磊齋所藏
收傳印記 張應甲 膠西張應甲先三氏圖書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重二)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子(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山人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山人(重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山人子京項氏元汴精玩書畫之印(重八)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之印(重三)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主人(重三)
收傳印記 項元汴 墨林秘玩(重三)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居士
收傳印記 梁清標 蕉林鑑定
收傳印記 文徵明 衡山(重十)
收傳印記 項元汴 鴛鴦湖長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檇李(重十)
收傳印記 項元汴 檇李項氏士家寶玩(重二)
收傳印記 林熊光 寶宋室
收傳印記 阿爾喜普 櫰庭清玩
——

相关作品

——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