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2322×1890像素(72 DPI)
文件大小:184.57 MB (共32开)
下载格式: PNG / RAR
作品名称:丰道生草书古本中庸册
作品作者:丰坊
创作时间:明代 /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原作尺寸:24.4x30.5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者也。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感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脩身。知所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脩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感。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中庸上冊一至二十章。天命之謂性起。至不誠乎身矣止。)
中庸下冊。誠者天之道也起。至末。併附錄程子中庸序。計十四幅。文不錄。古本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校今本多一反字)。擇乎中庸而不能守也。(校今本少期月二字)。察乎天地。(下接)君子之道。譬如行遠。(至)父母其順矣乎。(下接)子曰道不遠人。(至)君子胡不慥慥爾。(下接)君子素其位。(至)反求諸其身。(下接)子曰舜其大孝也歟。(至)故大德者必受命。(下接)子曰無憂者。(至)無貴賤一也。(下接)子曰武王周公。(至)其如視諸掌乎。(下接)子曰鬼神之為德。(至)誠之不可掩如此夫。(下接)哀公問政。亦勿施諸人。(今本諸作於)。哀公問政章。及其成功一也。(下有)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實固不足以成之也。(下接)子曰。好學近乎知。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不敢作禮樂焉。(校今本無亦字)。舟車所及。(今本作至字)。詩云。衣錦尚絅。(今本云作曰)。詩云。奏假無言。(今本云作曰)。詩云。予懷明德。(今本云作曰)。(自識)古本中庸。世傳弗廣。朱子章句。止從鄭氏。未免脫誤。故今一以古本為定。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年)三月癸丑。後學四明豐道生書於鳳芝樓。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
收傳印記 | (葫蘆半印。不可辨) |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作者印記 | 豐坊 | 太史公牛馬走 |
作者印記 | 豐坊 | 南禺外史 |
作者印記 | 豐坊 | 括陽郡圖書印 |
作者印記 | 豐坊 | 豐氏人季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 | 宣統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清仁宗 | 嘉慶御覽之寶 |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六册,页2587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