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126920×7511像素(350 DPI)
文件大小:3.75 GB
下载格式: PNG / JPG / ZIP
作品名称: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
作品作者:马君祥、马七等
创作时间:元代 / 元泰定二年(1325年)
原作材质:壁画
收藏位置:山西永乐宫
《朝元图》是一幅元代壁画巨制,位于中国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主殿三清殿殿内,由马君祥、马七父子等人绘制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满布四壁,面积共计403.34平方米,高4.26米,长达94.68米。《朝元图》是永乐宫壁画最精美的部分,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题材最丰富的元代壁画。
《朝元图》表现的是道教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因而得名。壁画由286位道教神祇组成,绘有六帝二后、三十二天帝君、玄元十子、历代传经法师、北斗诸星、五星四曜等神仙,身高均在两米以上,冠带华丽,衣衫飘举,表情生动,线条流畅,设色古雅,全画继承了唐代画家吴道子《五圣朝元图》的风格。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因黄河水利工程改迁到芮城县。永乐宫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壁画表现众神朝拜老子及吕洞宾、王重阳传教施法的宗教故事。内容丰富,大部分保存较好,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我国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有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河南马君祥父子的题名。
永乐宫原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唐时将其建为吕公祠,宋金改祠为观。元中统二年毁于大火,后又在原址上新建了纯阳万寿宫,通称万寿宫。1959 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全部建筑和壁画整体迁移到芮县龙泉村五里庙附近。
永乐宫在元朝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仍保留着元到明早期的道教壁画800 余平方米,规模宏伟,精美壮丽,灿烂辉煌,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瑰宝。永乐宫遗留的宗教壁画作品,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壁画艺术的高度成就,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永乐宫各殿中,以三清殿和纯阳殿的壁画最为精彩。在纯阳殿,以52幅壁画演绎着吕洞宾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同时也折射着宋、元时代的社会生活。壁画中官吏、平民、农夫、乞丐的服饰装束,使用的器皿、设施,居住的亭台楼榭,出入的酒肆茶寮等都成为了极有价值的图文资料。
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集中了永乐宫近一半的壁画,《朝元图》为其主要内容。“朝元”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壁画上有泰定二年(1325)及河南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等题记,由此可见这幅图的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工。
画面上共有人物 290个左右,以8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其余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 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中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倾听,有的沉思,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
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但在这人物繁杂的场面中,作者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 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气氛。
壁画中人物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用笔劲健而流畅,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带飞舞飘逸,有如满墙风动,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高度表现力。用色方面,采用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丰富,绚烂而协调,道具在背景上都富有装饰性,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绚烂夺目。我们来看一下在三清殿西壁中部下层的一幅奉宝玉女像,来体会一下这幅壁画中用笔用色的妙处。奉宝玉女在金母元君的身后。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她头戴花冠,上身穿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仪态端庄。面部和衣纹的线描都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总之,《朝元图》是永乐壁画中的精品。
元代人物画《招凉仕女图》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全卷
李昇《货郎图》页
清·顾铨《摹阮郜女仙图》
阮郜《阆苑女仙图》卷
钱慧安《仿仇英仕女图》
五代《神骏图》卷
张萱人物画《明皇合乐图》页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清宫画院孙祜、周鲲、丁观鹏画《十八学士图》全卷
儒佛道人物画《三教图》
明代人物画《学童闹堂》团扇页
长卷人物画《孔子弟子图卷》
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唐代·孙位《高逸图》又名《竹林七贤图》卷
吴道子(存疑)白描人物长卷《八十七神仙卷》全卷
吴道子人物画《送子天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