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尺寸:2188×1902像素(72 DPI)
文件大小:173.43 MB (共13开)
下载格式: PNG / RAR
作品名称:兰亭八柱帖墨拓(乾)册
作品作者:虞世南
创作时间:隋唐 / 清代墨拓
原作尺寸:29.8x34.2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墨拓
收藏位置: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1册:兰亭八柱帖墨拓(乾)册 虞世南摹兰亭序(13开)
▷第4册:兰亭八柱帖墨拓(震)册 柳公权书兰亭诗墨迹(30开)
▷第5册:兰亭八柱帖墨拓(巽)册 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原本(18开)
▷第6册:兰亭八柱帖墨拓(離)册 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21开)
▷第7册:兰亭八柱帖墨拓(坤)册 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34开)
▷第8册:兰亭八柱帖墨拓(兌)册 弘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27开)
蘭亭八柱帖。第一冊。(隸書)。虞世南摹蘭亭序。永和九年。嵗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隂之蘭亭。修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懐。足以極視聴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懐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静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已。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懐。况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懐。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叙時人。録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懐。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行書)。臣張金界奴上進。(楷書)
▼清高宗行書
題蘭亭八柱冊並序。自永和之脩稧觴詠初傳。迨貞觀之蒐珍。鈎摹迭出。惟定武馳聲。藉甚而闕文。聚訟紛如寖至。翻刻失真亦復操觚求似。顧善本之難覯。贗鼎無慮百千。且好手之罕逢。名蹟或存什一。繄諌議寫其篇帙。波折又新。洎香光倣彼筆蹤。杼機獨運。余既使舊卷之離而重合。因從幾暇再臨。尋復惜原本之剝而不完。詔付文臣遍補。於是四冊並教刻。鵠然而一編。不外戲鴻繼披柳蹟於石渠。兼集唐模於壁府。仍琬琰之咸列。俾甲乙以分函。允為藝苑聯珠。題曰蘭亭八柱。若承天之八山。峻峙極和。布而為埏。譬畫卦之八體。流形奇偶。比而依次。分詠已舉其要。彙吟更括其全。 賺來自蕭翼。舉出本元齡。真已堂堂佚。搨猶字字馨。誰知聯後璧。原賴弆前型。(柳公權書蘭亭詩。惟於戲鴻堂帖見之。初不知其墨蹟已入內府。近聞石渠寶笈書。始知其卷久列名書上等。石渠寶笈乃張照等校定。而董其昌所臨柳卷即藏照家。且戲鴻堂刻本亦照所深悉。乃柳卷無其昌題識及卷後黃伯思諸跋。未經刻入。皆其中之可疑者。照曾未一語及之。亦不免踈漏矣。)恰爾排八柱。居然承一亭。擎天徒躗語。特地示真形。摹固得骨髓。(謂禇虞馮。)書猶闢逕庭。(謂柳見董其昌臨帖自識語。)董臨傳聚散。(董其昌臨公權卷。初蔵張照家。本屬全卷。後以四言詩并後序及五言詩析而為二。蓋照身後為人竊取也。及二卷先後入內府。經比較知其故。復令聯綴成卷。俾為完璧。名蹟流傳。離而為合。或默有呵護之者耶。)于補惜凋零。(戲鴻堂所刻柳詩。漫漶闕筆者多。去歲特命于敏中就邊旁填補之。)殿以幾餘筆。藝林嘉話聽。乾隆己亥暮春之初御筆。
▼清高宗行書
搶豪快覩永興書。林靜烟新改火餘。何似山陰王逸少。崇山曲水暮春初。 坦腹東牀意欲仙。由來字必以人傳。若從肥瘦論形似。逐塊錐舟我不然。 米家寶晉漏傳名。學士風流儼若生。腕覆廓填都不管。春風即景獨怡情。 於停蓄處有波濤。真比長安薛刻高。甲乙何須誇博辨。幾多優孟效孫敖。丁卯上巳觀因題。
▼清高宗行書
此卷經董其昌定為虞永興摹。以其於禇法外別有神韻也。香光得之吳氏。後雖以贈茅元儀。而在香光齋頭頗久。故歸之畫禪室中。御題。
▼行書
淳熙五年十年朔魏昌楊益同觀。
▼宋濓行楷書
摹書至難。必鈎勒而後填墨。最鮮得形神兩全者。必唐人妙筆。始為無愧。如此卷者是也。外簽乃趙文敏公所題。則其賞愛不言可知矣。翰林學士承旨金華宋濓謹題。洪武九年六月廿三日。
▼董其昌行楷書
萬曆丁酉觀於真州。吳山人孝甫所藏。以此為甲觀。後七年甲辰上元日。吳用卿攜至畫禪室。時余已摹刻此卷於鴻堂帖中。董其昌題。
▼行楷書
天順甲申五月望後二日。王祐與徐尚賓同往崑山。閱于雪篷舟中。
▼張弼行書
成化戊戌二月丙午。葉萱。周同軌。古中靜與予同觀于楊士傑之衍澤樓。張弼記。
▼董其昌草書
趙文敏得獨孤長老定武禊帖作十三跋。宋時尤延之諸公聚訟爭辨。只為此一片石耳。況唐人真跡墨本乎。此卷似永興所臨。曾入元文宗御府。假令文敏見之。又不知當若何欣賞也。久藏余齋中。今為止生所有。可謂得所歸矣。戊午正月董其昌題。
▼蔣山卿草書
右軍墨妙盡於蘭亭一帖。其真跡不傳矣。見其仿彿者。尚能使人玩賞。不置何怪乎當時珍愛之耶。吳人蔣山卿。
▼楊明時行楷書
萬曆戊戌除夕。用卿從董太史索歸是卷。同觀者吳孝父治。吳景伯國遜。吳用卿廷揚。不棄明時。焚香禮拜。昔在燕臺寓舍。執筆者明時也。
▼朱之蕃行書
定武佳刻世已希。遘矧唐人手筆。妙得神情可稱嫡派者乎。此卷古色黯澹中自然激射。淵珠匣劍。光怪離奇。前人所共賞識。用卿宜加十襲藏之。金陵朱之蕃。
▼王衡行書
甲辰閏九月九日。王衡敬觀於春水船。
▼行書
戊午正月廿二。新安吳廷。京山王制。楊鼎熙。王應侯同觀于董太史世春堂。
▼楊宛行書
唐虞永興臨定武蘭亭。自董玄宰太史流傳至石民內子楊宛收藏。
▼陳繼儒行書
世人僅見禇摹稧本。今此卷為虞永興所摹。尤是希有無上之觀。玄宰割贈茅止生。永不落劫矣。陳繼儒獲觀敬題。
▼楊嘉祚草書
先文貞輔仁廟監國。時學士王儞進唐摹稧帖。睿旨命勒石大本堂。以榻本賜焉。予家藏此帖。晉人典刑遂覺未遠。兹復睹止生藏永興墨
印记
印記類別 | 印主 | 印記 |
---|---|---|
收傳印記 | □□伯壽永□珍秘 | |
收傳印記 | 一印不辨 | |
收傳印記 | 楊明時 | 不棄(重一) |
收傳印記 | 內府圖書 | |
收傳印記 | 清高宗 | 內府圖書(重一) |
收傳印記 | 元文宗 | 天曆之寶 |
收傳印記 | 張金界奴 | 北燕張氏家藏 |
收傳印記 | 半印不辨 | |
收傳印記 | 吳廷 | 用卿氏(重一) |
收傳印記 | 安岐 | 安氏儀周書畫之章(重一) |
收傳印記 | 安岐 | 安岐之印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安定(重一) |
收傳印記 | 高士奇 | 江村(重二) |
收傳印記 | 吳廷 | 吳廷 |
收傳印記 | 吳廷 | 吳廷之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吳廷 | 吳廷書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吳國遜 | 吳國遜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茅子生圖書印 | |
收傳印記 | 張金界奴 | 張氏珍玩 |
收傳印記 | 御府之印 |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梁清標印 |
收傳印記 | 紹 | |
收傳印記 | 宋高宗 | 紹 |
收傳印記 | 安岐 | 朝鮮人 |
收傳印記 | 馮銓 | 馮氏鹿菴珍藏圖籍印 |
收傳印記 | 馮銓 | 馮銓之印 |
收傳印記 | 楊明時 | 楊明時印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蒼巖子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蒼巖子梁清標玉立氏印章 |
收傳印記 | 安岐 | 儀周鑑賞 |
收傳印記 | 吳廷 | 餘清齋圖書印(重一) |
收傳印記 | 宋高宗 | 興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蕉林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蕉林玉立氏圖書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蕉林秘玩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蕉林鑑定 |
收傳印記 | 梁清標 | 觀其大略(重一)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妙言寫清快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乾隆御覽之寶(重一) |
鑑藏寶璽 | 清高宗 | 隆 |
兰亭八柱帖墨拓全册(共8册175开)
兰亭八柱帖墨拓(乾册) 第1册:虞世南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坎册) 第2册:褚遂良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艮册) 第3册:冯承素摹兰亭序
兰亭八柱帖墨拓(震册) 第4册:柳公权书兰亭诗墨迹
兰亭八柱帖墨拓(巽册) 第5册: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原本
兰亭八柱帖墨拓(離册) 第6册: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
兰亭八柱帖墨拓(坤册) 第7册: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兰亭八柱帖墨拓(兌册) 第8册:弘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