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作网 > 书法高清图片下载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

王戎

汉代隶书碑拓

文件下载

高清原图下载

原图尺寸:8000×8700像素(300 DPI)

文件大小:27.12 MB

下载格式: .png

作品名称: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作品作者:王戎

创作时间:东汉 / 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原作尺寸: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

作品材质:纸,墨拓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

高清大图局部细节 / DETAILS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局部 (1)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局部 (2)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局部 (3)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局部 (4)
东汉隶书《石门颂》墨拓局部 (5)
——

作品简介

——

  《石门颂》(全称为《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为《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楗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

石刻内容

  (碑额)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泽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碑误作“人”字)秦。建定帝位,以汉氏(原种作“诋”)焉(焉字别写)。后以子午,途(原碑涂加艹上下结构)路涩(原碑为歮)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阂(原碑作垓)隔(别写)尤艰。

  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原碑作余),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别字)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悬(原碑为县字)峻,屈曲流(别字)颠;下则入(碑作人字)冥(别字),倾(别字)泻(原碑为写字)输渊。

  平阿淖(别字,一释泉字)泥,常荫鲜晏。木石相拒(原碑作距),利磨确盘(别字),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原碑奇为竒),滞(原碑氵为辶)碍(别写)弗前。恶虫弊(原碑加草字头)兽(原碑作狩字),蛇蛭毐蟃 (别字)。末秋截霜。嫁苗禾(别写)残。终年不登,匮馁之患。卑者楚恶(别写),尊看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于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隶校尉楗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仪驳(别字)君遂执争,百僚(别字)咸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清凉调和,烝烝艾宁。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太守、楗为武阳王升字稚纪。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原碑作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勋。其辞曰:

  君德明明,炳(别写)焕弥光。刺(别写)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御(碑作衙)强(碑作作彊)。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雅(原碑牙似楷书耳为篆书隶变,非耳)以方。宁静蒸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

  咸晓地理,知世纪纲。言必忠义,匪石厥章。恹(别写)弘大节.谠而益明。揆往卓今,谋合朝情。释(别字)艰即安,有勋有荣。

  禹凿龙门,君其继踪。上顺斗(似升字)极,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乐,庶士说雍、商人咸西嘻,农(别写)夫永同。春秋记异,今而纪功。垂流(别字)亿载,世世叹诵。

  序曰:明哉仁智(原碑知字),豫识难易。原度天道,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

  五官椽南郑赵邵字季南,属褒中晁(碑为别字)汉强字产伯,书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别写)字文宝,主。

  王府君闵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韩(别写)朗(碑作别字)。字显公、都督掾,南郑魏(别写)整字伯玉(碑作王)。后遣赵诵字公梁,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积(碑作别字),万世之基。或解高阁(碑作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焉作别写)。

  伯玉(碑为王字)即日徒(碑作从)署行丞事,守安阳长。

集古作网书法字帖书法字典高清国画高清油画水彩画素描画

©集古作网 www.JiGuZuo.COM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黔ICP备06002058号